欢迎来到山村网

肉鸡饲养环境及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2018-11-16 16:18:11浏览:27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摘要:提高肉鸡的福利水平,改善肉鸡的饲养环境,就可以提高肉鸡的健康水平,进而提高鸡肉品质。  1 场址的选择、场区规划
  摘要:提高肉鸡的福利水平,改善肉鸡的饲养环境,就可以提高肉鸡的健康水平,进而提高鸡肉品质。
  1 场址的选择、场区规划及建筑设施
  场址的选择即要保持周围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还要有可持续发展性。场址应选择远离城区、交通方便、电力、物质供应齐备,离居民区远些,地势高燥向阳、通风良好。防疫及周围环境的配置齐全的地方。要想有绿色无公害的有机产品,就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养殖肉鸡提供舒适的环境,良好的场址、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肉鸡的健康水平得以提高,事必会减少疾病及传播。
  鸡场的规划。随着肉鸡产业标准化的不断推进,种植绿化带也逐渐在鸡场开始普及和推广。场区规划更加合理深入,生活区、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等更加科学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畜禽生产,提高效率,还有利于生产者对养殖环境的控制、便于畜禽免疫,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
  禽舍的建筑、配套设施。鸡舍的结构是由鸡只所需最佳生活环境和建造成本二者所决定的。随着肉鸡行业的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规模标准化鸡舍逐年增多,舍内温湿度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化、自动化水平开始加强,鸡舍自动化环境控制逐渐被重视。以封闭式和开放式二种鸡舍为例进行比较。
  封闭式鸡舍,建筑物四周无窗,完全靠人工控制其周围的小气候和环境,这样的鸡舍受外界影响较小,要求机械自动化水平较高,但能源消耗较大,便于管理。开放式鸡舍则四周有窗,受外界影响较大,要求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但能源消耗低,不易生产管理。
  2 饲养管理
  饲养密度:肉鸡的饲养密度和供水供料系统以及环境控制能力密不可分,原则上第一周龄每平方米不大于35只,第二周每平方米不大于25只,第三周不大于20只,第四周不大于15只,第五周及以后不大于13只。肉鸡饲养密度取决于硬件条件、环控能力、外界气候和鸡的饲养日龄等综合因素,前四周的饲养密度越小,鸡就越健康,环境压力越小,用药量就越少。扩展鸡群活动空间,提高其舒适度、健康度。
  温、湿度、光照及通风管理:一是温度。肉鸡随着日龄的增长,抵抗力增强,可逐渐降低舍温,达到适宜的温度即可,详见表1。
  二是湿度。湿度变化会影响肉鸡生长。肉鸡相对湿度在60%~70%,育雏前两周湿度在65%~70%,3周以后到出栏期间在65%左右,鸡舍应避免产生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三是光照。光强与光源布置灯泡距地面高度在2m左右.光强应在进雏后3天由6w/m2,以后逐步降到1.5w/m2,灯泡的可由最初3天的60W,改为40W、25W、15W,灯泡数量不易减少,以免造成光照分布不匀,通常每3m间距安装一个灯泡。四是通风。为改善舍内空气质量,降温除湿,为鸡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禽舍要经常通风换气。通风前要考虑舍内温、湿度,然后再决定采取多长时间的通风换气。开放式鸡舍要注意打开门、窗通风,同时也要防止冷风直接吹到鸡体。封闭式鸡舍要加强机械通风。
  3其他注意事项
  一是舍内特殊位置的管理。门、窗下,风机、湿帘附近,这些特殊位置相比其他地方的温湿度有差异,尤其是寒冬、夏季,该处较室内其他相差更大,这些地方极会造成鸡群的应激反应。二是减少噪音。舍内操作时要谨慎小心,防止人为或机械产生的噪音,影响鸡群正常生活。三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饲养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肉鸡的生产水平及福利程度的高低,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饲养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提高,才有对新技术的接受和理解,进而提高饲养水平。四是注重环境保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有保护环境意识,生活垃圾、禽副产品及畜禽粪便、病死鸡等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采用先进的的技术手段来改善鸡只生活空间,提高其福利化水平。
  【小编总结】上文山村网小编为您介绍了肉鸡饲养环境及肉鸡饲养管理技术,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笼养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上一篇:

肉鸡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