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骤然变“寒冬”,连日来,中国经历了今年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雨雪降温天气,多地气温出现“断崖式”下跌。在如此强烈的“倒春寒”天气侵袭下,鸡舍该如何做好防冻防寒工作,以降低“倒春寒”对鸡禽的影响呢?
“倒春寒”来袭
一、营造相对稳定的禽舍环境
1.加强鸡舍的保温防寒
⑴封闭鸡舍四壁和房顶上除换气窗以外的所有空洞和缝隙,修好门,堵塞北窗,防止贼风;南窗安装玻璃或塑料薄膜。夜晚在门口和南窗口挂上草帘或棉毯,以达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⑵平养家禽地面上可铺垫些碎草或锯渣,垫料厚度以8~10cm为宜。
⑶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禽舍内安装热风炉、电热板、悬挂电热毯,红外线保温灯补温,以增加禽舍温度。
⑷在房顶下距地面2米左右的高处设置顶棚,并在顶棚上铺上厚草帘或塑料布。
⑸有运动场的禽舍,在运动场上装设一个南高北低的塑料薄膜斜面大棚,使禽舍和运动场形成一个密闭的整体。
⑹出粪口要安装插板,以防冷风进入禽舍。
⑺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2.注意通风换气
低温季节,往往偏重于禽舍的保暖而忽略通风。这样最容易造成肉鸡腹水症、呼吸道病及大肠杆菌疾病,所以在低温季节养禽一定要重视通风。通风方法原则上从微量通风到逐步增加通风量。寒冷冬春季必须讲究通风方法,也就是尽量做到在确保一定温度前提下,做好通风工作。
⑴开放式禽舍通风方式尽量开好避风窗,并有一定空气对流量,做到天暖开大一点,天冷开小一点,白天开大一点,晚上开小一点。
⑵密闭式纵向通风禽舍要注意进风口开启大小和进风口位置合理,排风量与进风量尽量达到基本相等,要防止风机开动台数过多,而进风口面积过小,这样负压过大,外界冷空气从小进风口急速进入,造成禽舍空间温度急剧下降。
⑶在中午较暖和时打开门窗、换气窗或塑料薄膜通风换气。晴天一般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进行通风,连续开窗数次,每次10-30分钟。必要时,可利用换气扇进行通风。
3.保持舍内干燥与清洁卫生
⑴笼养家禽应勤清除粪便。地面平养的家禽应及时清除潮湿垫料,铺垫清洁干燥垫料。
⑵经常检查饮水器、水槽是否漏水。喂水时水槽不要过满,加强对供水设备的维护,有助于降低湿度和废气量。
鸡舍
二、加强营养调控提高家禽抗寒能力
1.针对露天放养的种禽、育肥阶段商品禽
目前我省肉鹅(如皖西白鹅)、地方品种鸭(如巢湖麻鸭、其它引进的地方品种绍兴麻鸭、缙云麻鸭等)、地方品种鸡(淮南麻黄鸡、宣州黄鸡等),仍存在相当比重的露天放养模式。在这冬春交替时节,碰上“倒春寒”,由于经过整个冬天的体能消耗,种禽与放养的商品禽体内营养储备下降,再加上部分种禽品种季节性繁殖高峰期(如种鹅)的叠加,种禽与放养的商品禽对能量养分消耗很大,对能量营养需求很高;加上羽毛的生长与维持需要,对含硫氨基酸与蛋白质的需要也有所上升。因此从营养角度,应该提高这期间日粮的代谢能与相关的B族维生素水平15%以上,提高含硫氨基酸与粗蛋白5%以上。如使用商品全价颗粒料,可以要求生产商更改配方;如是养殖场自配饲料,可以通过减少麸糠等用量提高配方中玉米5个百分点、饲用油脂1个百分点,豆粕3个百分点,禽用复合B族维生素与蛋氨酸用量分别提高15%与5%等措施以满足冷应激状态下的家禽营养需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应根据气温变化、家禽体膘,随时调整日粮营养浓度。
2.针对育雏幼禽、高密度圈舍养殖肉禽
家禽在育雏阶段,多使用商业化颗粒饲料与室内育雏,同高密度圈舍养殖的肉禽一样,冬季存在通风与保温的矛盾,室内空气污染,氨气、硫化氢等浓度超标,常给家禽带来强烈的环境应激。针对此情,提高冬季日粮养分消化利用率与在饲料配方中添加一定氨氮与含硫物质的吸附剂是关键措施。建议商业化饲料工厂配方师采用以“理想蛋白”与“可利用氨基酸需要模式”进行冬季配方筛选;使用高效复合饲用酶制剂(植酸酶、非淀粉多糖水解酶等);提高配方中高消化率原料如豆粕、玉米比重以降低消化率低的原料如杂粕、麦类等用量;在配方设计中添加2~4个百分点的凹凸棒石粉或者沸石粉替代常规饲用石粉。
最后,为了减少家禽因维持体温对饲料能量的消耗,建议冬季养殖者创造条件提供温热饮水,这对提高饲料效率与经济效益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