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在现在很受农户的欢迎,如今,在张家界的小镇上就是种植再生水稻致富。在桑植县瑞塔铺镇农技站流转的100多亩实验基地的30多亩再生稻试验田中,该站的几名农技员身披雨衣、脚蹬雨鞋、手握锄头,冒着大雨沿基地的3亩多再生稻秧田田坎来回走动,给田坎加固、秧田放水,并不时弯腰捡拾秧苗上的树叶、浮萍,扶正被雨水打歪的秧苗。此时,秧田中一垄垄二寸多长的三叶秧苗,泛着一片黛青,在农技员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图:再生水稻 “再生稻实验,4月1号播种,比平常的水稻播种早20多天。水稻喜温,气温低影响发芽和秧苗生长。”在大雨中忙碌的全帮琐是个有着20多年经验的老农技员,他告诉记者,这个月来,他们起早贪黑,日夜守护在试验田里,连做梦都在秧田忙着。 全帮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几块实验田里的再生稻,第一季亩产500公斤稻谷,350公斤大米,每公斤米市场价7元,可收2450元;第二季亩产200公斤稻谷,140公斤大米,每公斤米市场价可卖到40-50元,还供不应求。再生稻收入是单季稻的二倍。“再生稻的米饭香喷可口,米质黏糯,吃在嘴里有‘嚼劲’,是水稻中的极品。” 正在另一块秧田开沟放水的农技员彭发桂放下锄头高兴地说:“自从接到实验种植‘黄华站’再生稻任务后,从整地、选种、施肥、播种到管理,每个环节都讲究科学。到再生稻生长关键期,及时通过网络、微信、短信将技术信息发给种植户。王家坡、杨家洛上百亩再生稻丰产片,今年实现亩亩增产、户户增收。” “只要人勤快,在家门口照样赚钱,不比外面差,今年争取摘帽。”在试验田务工的王家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祥胜,病残,全家5口人靠妻子一人在外打工糊口。今年流转土地1.5亩,年收入750元,妻子在基地务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过上了儿女在身边、亲人待两侧的幸福生活。 “我们站流转土地138亩专种再生稻,每亩给农户500元租金,有劳动能力的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来基地劳动,每天可领工资80元。实现科技兴农、精准扶贫双赢。”瑞塔铺镇农技站长刘家红向记者介绍,今年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将3名农技员分到再生稻丰产片,指导农民生产,让农民都会科学种田,让每一块田都能高产丰收,每个种田的农民都能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