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虽然猪价震荡,但是由于生猪存栏及母猪存栏仍处于低位水平,因此众多养猪户们的补栏热情不减。但是,养殖户们在引进仔猪前需知道这几种引起仔猪神经症状的常见猪病,防治在先,避免造成损失。
图:溶血链球菌
一、链球菌病
病原是溶血链球菌。流行特点是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多发
临床症状:主要发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与水肿病的症状相似。发病初期患猪体温升高(42℃-43℃),食欲废绝,便秘,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转圈,空嚼,磨牙,直至后躯麻痹,共济失调,侧卧于地,四肢作游泳状,颈部强直,角弓反张,甚至昏迷死亡。
剖检变化:病猪死后血液凝固不良呈污秽色、脊髓液增加,脑血管充血,脑膜有轻度化脓性炎症。
防治措施:注射链球菌菌苗可达到预防的目的,用头孢噻呋、磺胺类药、恩诺沙星等抗菌药治疗较果很理想。
二、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
仔猪: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体温升高至41℃~42℃,昏睡、鸣叫、呕吐、拉稀、流涎、发抖、痉挛,有时不自主地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乱动或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可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在40%~60%,主要症状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剖检变化:主要变化是肺水肿、发病仔猪的解剖病理变化有: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脑膜出血;肾脏点状出血;扁桃体出血坏死肝有坏死灶。
防治措施:本病关键在预防,注射伪狂犬病疫苗预防效果好,而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均无效,发病初期用伪狂犬病抗血清治疗有一定效果。
图:大肠杆菌
三、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又称仔猪肠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常发于断奶后仔猪。在气温变化、断奶、换料等应激条件下易发
临床症状:病猪表现体温不高、兴奋不安、盲目行走、转圈、肌肉震颤、倒地抽搐、昏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皮肤敏感、头脸水肿。
剖检症状:常见腹部皮肤有红斑,皮下和胃肠水肿。
防治措施:预防本病重要的是改进饲料管理,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微生态等;减少各种应激因素,还可注射水肿病菌苗。发病早期使用呋喃苯胺酸、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并注射亚硒酸钠、VB12等药物,可取得明显效果。
四、猪先天性震颤
仔猪先天性震颤是仔猪出生后不久,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性阵发性痉挛的一种疾病,俗称“抖抖病”或“跳跳病”
临床症状:新生仔猪出生后不久或出生后仅几个小时,即发生有节奏的震颤,无法站立,被迫躺卧,躺地后,震颤减轻或停止,再站立又出现症状,有的仔猪全身震颤程度不同,或头部、颈部强烈震颤,不能准确吃奶,或后躯震颠不能站立,显著成跳跃状,病情轻的,虽然全身震颠,但仍可运动,体温、脉博、呼吸均无明显变化,本病只从母猪垂直传给仔猪,仔猪之间不存在水平传播,轻病病例经数小时或数日自愈,重病病例病程可持续数周,若4日~5日不死,并能吃到母乳的仔猪,一般预后良好,也有的病猪吃不到母乳受挤压而死。
防治措施:本病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对患病猪采用的措施是加强护理,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尽量吃母乳、吃不到母乳的仔猪可进行人工哺乳,并试验性注射钙剂(维丁胶性钙)观察。
五、猪血凝性脑脊髓炎
病原是血凝性脑脊髓病毒。流行特点是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发病,病毒通过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症状:发生于出生后4-7天的仔猪,体温短暂升高,先是食欲废绝,随后出现嗜睡、呕吐、便秘。病猪背毛倒立、四肢蓝色,有部分病猪打喷嚏、咳嗽、磨牙。1-3天后出现中枢神经症状、步态不稳、趴地、发抖或痉挛、后肢逐渐麻痹。感觉过敏,遇突然声响或扰动便发出嚎叫,最后病猪侧卧,四肢做游泳动作,呼吸困难,眼失明,眼球震颤、昏迷死亡。病程约10天,病死率达98%以上。
剖检变化:血管周围有管套细胞增生。
防治措施:本病至今没有疫苗,发病也没特效药,一旦发病,病猪应迅速淘汰,无害化处理,场内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