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育舍死淘率高多和蓝耳病有关

2018-11-17 08:56:28浏览:9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如今蓝耳病可以说是仔猪杀手,养猪人的日常生产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使得仔猪死亡率高而养猪人也忙于对仔猪的治疗,可以说

  如今蓝耳病可以说是仔猪杀手,养猪人的日常生产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使得仔猪死亡率高而养猪人也忙于对仔猪的治疗,可以说是非常麻烦的,已经是猪病中比较麻烦和危害的几种了。

  猪场多见保育仔猪出现毛松,关节肿,眼周分泌物多以及繺-稀等症状,多是因为条件性致病菌如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细菌和支原体属的感染导致。当猪群的抵抗力差时其感染发病率往往就会上升。仔猪来源于母猪,当母猪群受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霉菌毒素等诸多免疫抑制性因素影响时,就容易表现出保育舍的不稳定,甚至哺乳后期就出现感染的亚临床症状。这些仔猪往往处理了一批又来一批,或者某些季节多发,如冷热应激,霉菌毒素多发季节等。免疫抑制因素就像冰山在海平面下的部分,继发感染则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图1)。

  上述几种免疫抑制因素中又以蓝耳病导致的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的危害最大。蓝耳病病毒在巨噬细胞中复制,破坏巨噬细胞从而减少巨噬细胞数量,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氧化能力,为继发感染创造条件。蓝耳病病毒,在母猪的整个妊娠期都可发生垂直传播,尤以妊娠后半期为主。发生垂直传播的胎猪在妊娠阶段就已经接触病毒,出生时可能已经呈病毒血症阳性;或母猪哺乳期处于病毒血症向外排毒传染仔猪,导致仔猪带毒。先天感染/垂直传播的仔猪可持续排毒112天或更长时间,对多种病原体更易感,往往是群体中的传染源。将这些仔猪和健康(病毒血症阴性或母源抗体高)的仔猪混养,当健康仔猪母源抗体下降或处于免疫空白期时往往被传染,继发其他病原体的感染,表现在保育舍中后期与疾病有个约会。

  所以说保育舍的死淘率高往往是蓝耳病不稳定的一种表现。农场需警惕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因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捉襟见肘。只有从源头控制蓝耳病农场才会稳定。


 

  防治要点如下:


  第一,在母猪怀孕料、哺乳料中添加益生菌,促进母猪胃肠道健康,提高胃肠道黏膜的黏膜免疫应答能力。黏膜免疫是保护胃肠道、保持母猪健康的重要工具,黏膜免疫产生的SIgA是控制慢性PED的重要武器。并且益生菌使母猪保持健康,促使母猪子宫、乳房分泌更多的性激素,进而保持母猪的乳房饱满健康。

  第二,在母猪料中添加爱乐新(怀孕期每月10天,哺乳期全程添加),稳定母猪群的蓝耳病,缩短病毒血症,降低蓝耳病毒发生垂直传播的概率。母猪群蓝耳病稳定,母猪怀孕期保持健康,才能在产后分泌更多的母乳,降低产后MMA发生的概率。

  第三,通过以下方式做好初乳的管理,使仔猪从初乳中获得足够多的母源抗体,使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持续到保育中期。

  方式一,缩短产程。产到5头左右仔猪时将母猪赶起来活动,并且进行耳静脉滴注补液(1000ml生理盐水中添加50ml~60ml硼葡萄糖酸钙+15ml拜耳的科特壮+7ml的维生素B复合物,为防止母猪产后MMA的发生,还可以添加惠可宁)。将产程缩短,使所有的仔猪在3h~4h内产出,使后产出的仔猪及时吃到初乳,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减少产房的损失。

  方式二,人工采集初乳。在母猪产出4头~5头仔猪的时候,就开始人工采集初乳。

  方式三,仔猪出生后6h开始更新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新的上皮细胞没有FC受体,无法结合母源抗体,因此仔猪出生后6h内,要额外人工灌服3次~4次初乳,使所有的仔猪都能够采食足够多的初乳,体内母源抗体水平相同,且都比较高。

  方式四,提供仔猪舒适的环境,包括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源、高质量的饲料等。

  方式五,选择疫苗最佳的免疫时间,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免疫过早,容易造成母源抗体的中和。如圆环疫苗的免疫,可以根据仔猪体内母源抗体的含量变化情况选择恰当的免疫时间。

  方式六,做好保育舍的消毒工作。保育舍仔猪感染环境致病原,表现腹泻、关节肿等症状,建议在保育舍使用速可净进行定期消毒,猪舍稳定时,三天一次;当有口蹄疫、腹泻病、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时,一天三次消毒。速可净是复合有机酸消毒剂,适合带畜消毒,有效杀灭环境病原的同时,不影响猪只的健康生长。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规模养猪场生猪疫病防控有哪几个关键

上一篇:

如何做好保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