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贵州黔西:大山里头建加工产 甘蔗一向走上致富路

2018-11-11 18:14:07浏览:39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甘蔗是说过的一种,含糖高,清热解毒的功效,在市场上有很大的认可度,同时,甘蔗是白糖生产必不可少的作物,作为小小的甘蔗,却
甘蔗是说过的一种,含糖高,清热解毒的功效,在市场上有很大的认可度,同时,甘蔗是白糖生产必不可少的作物,作为小小的甘蔗,却让贵州黔西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图:甘蔗   小雨过后,悦耳的虫鸣又回响在山谷,地里的甘蔗显得愈发青翠挺拔,田野里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一大早,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鲁容乡里秀村布依族汉子罗仁雄来到地里给甘蔗除草、施肥,他说:“没想到,甘蔗成了我们手里的宝。”   鲁容乡位于滇黔桂石漠化连片贫困区腹地,这里山高谷深、土地破碎,农业广种薄收,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由于地处亚热带低河谷自然气候区,甘蔗是这里为数不多的经济作物,也是当地村民为数不多的收入来源。   “我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到地里种甘蔗。”41岁的罗仁雄说,那时收点甘蔗就拿回自家院子里熬成红糖赶集卖,家里的油盐酱醋全指着这点甘蔗。   为了解决脱贫致富的难题,2012年起,贞丰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并从广西引进投资商建起一家制糖企业,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业和蔗糖产业。   鲁容乡党委副书记龚瀛说,全乡甘蔗种植面积最多时有近2万亩,糖厂以每吨不低于520元的价格收购。蔗农笑咧了嘴,政府放宽了心,脱贫致富的日子仿佛就在前方。   但谁也没想到,甘蔗很快就从“宝贝”变成了“弃儿”。受宏观政策调整和国际市场影响,市场糖价从2010年的每吨7800元下跌到2014年的每吨3900元,糖厂的甘蔗收购价也从每吨520元跌至每吨400元。   “当时看着满山遍野的甘蔗愁坏了,辛辛苦苦一整年,又搭人力又搭钱,价格怎么说变就变?”在贞丰县隔壁的册亨县巧马镇锅厂村,苗族村民李正祥也种了多年的甘蔗,他说,那时很多村民觉得不划算,干脆就任由甘蔗烂在地里。   罗仁雄甚至又花几千元买了台榨汁机,打算重新走上父亲的老路,自己熬糖到集市上卖。“但没想到,这榨汁机一次都没用上,甘蔗又成了抢手货。”   2016年,随着“互联网+”和农村电商的飞速发展,当地利用布依族传统制造工艺生产的古法红糖在市场上“一炮而红”,一些小型古法红糖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开始在大山里生根发芽。   5月初,记者来到位于巧马镇的木棉树土法红糖专业合作社,推开工厂车间的大门,一阵醇厚的糖香扑面而来,包装车间几位工人正在熟练地将一块块红方糖进行精美包装。   “这里的产品绿色无污染,非常适合高端消费市场。”29岁的邓贵文是合作社一位投资人,他说,如今当地生产的优质红糖在网上一斤可以卖到70多元,不到半年时间合作社的总产值就超过了500万元。   “去年我种了30亩甘蔗,红糖厂和我签订了甘蔗的收购价每吨650元,并承诺每年每吨50元递增,去年一年就赚了4万多元。”罗仁雄说,当地政府还通过信用社给贫困户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红糖企业,每年的分红超过3000元。   “这样既解决了企业成立初期资金的周转难题,也保障了贫困户每年的收益,一举两得。”龚瀛说,“如果没有互联网和农村电商的发展,大山里的宝贝不知道还要埋没多久。”   据了解,目前黔西南州甘蔗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蔗糖产业和甘蔗种植业惠及群众约7万人。   在罗仁雄家院子里,记者看到了他花几千元买的那台榨汁机,风吹雨淋,笨重的“铁家伙”已经生锈。罗仁雄嘿嘿地笑着:“不用了、不用了,这个铁家伙也该进仓库里休息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云南:奋进五年扶贫 让五万人移民过上幸福生活

上一篇:

湖北丁强兵承包8000亩荒山 带头荒山造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