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刚出生的时候缺乏基本的免疫能力,经常因为腹泻导致死亡,而红痢是仔猪腹泻的几个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防治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 型或A型产气夹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以出血性下痢(排红色粪便)和肠黏膜坏死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
(1)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生,同一猪群内各窝仔猪发病率相差很大,最低为 9%,最局为100%,病死率为20% ~ 70%。
(2) 临床症状:潜伏期极短,仔猪出生后几小时或1~2天发病,按病程发展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① 最急性型:仔猪1日龄即发病,突然不哺乳,精神沉郁下血痢,后躯沾满血样稀粪,很快变为濒死状态,有时病猪未出现下痢即死亡。② 急性型:排出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水样粪便,多数出生后第三天死亡。③ 亚急性型:病猪呈持续的非出血性腹泻,开始排黄色粪便,以后粪便是“米粥”样,含坏死组织碎片,食欲不振,逐渐消瘦,于5 ~7日龄死亡。④ 慢性型:病猪呈间歇性或持续性下痢,排出灰黄色黏液便,肛门周围有黄色粪便,逐渐消瘦,生长缓慢,于数周后死亡或因无词养价值而被淘汰。
仔猪
(3) 病理变化典型病变在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以空肠病变最严重。肠管内充满红黄色或暗红色内容物,其内混有多量气泡,肠黏膜潮红肿胀,出血。病程稍长者以坏死性肠炎为主,肠壁增厚,黏膜呈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假膜,易剥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鲜红色,心肌苍白,心外膜有出血点,肾呈灰白色,皮质部小点出血,膀胱黏膜有小点出血。
(4) 综合防治:本病的治疗效果不好,主要是加强日常防疫工作。首先要加强对猪舍、场地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母猪分娩前,产房及母猪乳头应彻底消毒。有本病发生的猪场,可在仔猪出生后用抗生素药物进行预防性口服。如仔猪出生后吃乳前一次内服氨苄青霉素10万单位,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有条件的猪场应对母猪接种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初产母猪肌内注射两次,第1次于产前1个月左右,第2次于产前半个月左右,其用量为5〜10毫升,经产母猪于产前半个月接种3~5毫升。在母猪产前一个月的伺料中添加牲命1号,可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抵抗力。
关于防治仔猪红痢的相关内容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各位养猪人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