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刚出生是脆弱的在断奶前后都非常虚弱容易生病容易死亡,而仔猪白痢是仔猪夏天常犯的一种猪病,如今夏天已经到了,烈日炎炎下仔猪白痢又开始不安分了,那么怎样防治仔猪白痢病?
仔猪白痢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6〜10日龄仔猪常发 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次之,30日龄以上极为少见。由病原体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仔猪随着 吃奶喂食经消化道感染。临床特征为排灰白色糊状稀粪,有特 异腥臭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严冬、盛夏发病较 多。气候突变、冷热不均和管理不良,如圈场污秽,猪圈潮 湿,伺料品质不良,母猪乳汁太浓或不足等都能促进本病的 发生。
1.症状临床主要症状为下痢,排出粪便糊状,呈灰白色或淡黄绿 色,粪中常混有黏液,并含有气泡,有特殊的腥臭味。常在 尾、肛门及其附近粘附粪便。当病菌侵人血液时病猪病情加 重,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背拱起,行动缓 慢,毛粗乱无光,眼结膜苍白,怕冷感寒颤栗,喜窝于热草 中,病后期脱水,逐渐消瘦,有的并发肺炎,呼吸困难,有罗 音。如不及时治疗,病程一般经过1周左右死亡,也有延至 2〜3周以上最后衰竭昏迷而死。
2.剖检病死仔猪肠内有不等fi的食糜和气体,肠道黏膜轻度充血 潮红,剖检一般无特殊病变,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实质脏器无特殊病变。
3.诊断根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即可初步诊断。诊断本 病应注意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红痢 等类症鉴别。确诊需通过细菌学检査和分离培养等方法。
猪病
4.防治措施
(1)预防。平时应加强词养管理,合理调配母猪的词料,伺料品种不要突然变动,防止吃霉烂伺料。及时给仔猪补料。 母猪产后检査其乳量与浓度,乳汁若过于黏稠,采取减少母猪 日粮,向母猪口腔擦盐(50克左右)以增加饮水来降低乳汁 浓度;若母猪缺奶,需及时进行催奶,一般采取输液结合服喂 炖海带、猪胎衣、鲢鱼、豆浆及中草药等效果较好。此外要保 持猪舍环境卫生,地面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天寒要给于足够 的垫草保暖,在炎夏加强防暑等。母猪产仔后,对母猪乳头、 乳房和胸腹部洗净消毒。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对污染的猪 圈、用具和环境要彻底消毒。消毒药可用10%〜20%石灰乳 或5%土碱水,或用5%漂白粉消毒。
(2)治疗。①针灸疗法:先取穴。主穴为后海(交巢)、后三里;配 穴为山根、百会、玉堂、三腕。
②交巢穴位注射:用普鲁卡因药液1〜2毫升注射交巢穴 (后海穴),除有增强和延长穴位针疗作用外,还可起到封闭疗 法的作用和调整机体动能。注射时将猪尾用手提起,穴位用 75%酒精棉球擦净消毒后,将注射针头与直肠平行方向刺入深 度1厘米,以防止刺伤直肠,缓慢注人药液,药液注人后起 针,消毒针孔。1日一次,连用2〜3次。
③穴位埋植疗法:将患病猪保定,用5%碘酒消毒,用医 用羊肠线(或用与羊肠线相同粗细的胡琴弦)埋人病猪的脾俞 穴、后三里穴和尾干3穴,或埋人后三里穴1穴,也可埋人交 巢(后海)1穴。通过针体在以上穴位的皮下肌肉(深度0.5〜1厘米),贯穿穴位,埋线长度约1.5〜2厘米,出针后 紧贴皮肤的进出针孔剪去两端露出的部分羊肠线(或胡琴弦), 然后用手将埋线部皮肤提起一下,肠线(胡琴弦)的末端要求完全埋入穴位的皮下,使肠线(胡琴弦)对穴位发挥长期持续刺激作用,最后用5%碘酊消毒针眼,贴上胶布,以防针孔感染。由于肠线持续对穴位的机械刺激和异种组织蛋白的双重作用,激发和调整机体的神经,以恢复机体各 种机能活动,从而得到治病的目的。
④中草药治疗:用白头翁6克,龙胆草3克,黄连1克, 共研细末和米汤喂服,1日一次,连喂2〜3次。取大蒜100克,甘草24克,切碎后加人白酒100毫升浸 泡3日,再加少量白草霜(锅底烟灰)拌匀后分8剂,每头患 仔猪喂服1〜2剂,连喂2〜3次即可。病症严重者连喂4次。
⑤西药疗法:用1%痢菌净肌注,每头猪注射〇.1〜1毫 升,1天一次,两次可愈。或用肌肉注射氯霉素125〜250毫 克,每天2次,连用2天。也可用土霉素1片,痢特灵1片, 酵母片1片,捣碎放人仔猪口中,两次可愈。严重病猪用磺胺 脒、次硝酸祕、含糖胃蛋白酶等混合,出生1周龄左右的患仔 猪,每次0.3克;2周龄左右,每次0.5克;3周龄左右,每 次0.7克;4周龄左右,每次1克。每日服用1〜2次,严重 病例每日服用3次。也可只用磺胺脒1种药物内服治疗,用药 量按患猪每千克体重0.2克,1日喂服2次(早晚各一次)。
对于仔猪白痢病的防治介绍就到这里,尽量做好预防工作比如治疗工作效果好很多,各位养猪人要注意防治仔猪白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