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旋毛虫病现在也是比较经常出现的猪寄生虫不过因为其发病症状不明显很多时候都是猪死亡了才发现,而这种寄生虫病人畜感染所以处理不好比较麻烦,那么猪旋毛虫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猪旋毛虫病发生的原因
旋毛形线虫是该病的病原,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毛首目毛形科。正常情况下,旋毛虫主要是经由“猪一人”进行传染,且虫体整个生活史不仅能够在同一个宿主体内进行,也能够寄生在不同宿主间。一般猪只食人寄生有活动幼虫的饲料或者饮水后,幼虫一般在胃内脱囊移出,并移行到小肠内寄生,经过40h左右就能够发育成成虫。成虫通过交配,会钻入到肠腺和淋巴间隙,再经过7 - 10天雌虫则产出幼虫,一条雌虫能够在肠内生存6星期,而其产出的幼虫数量能够达到1500条左右。大部分产出的幼虫会进入到黏膜下的微血管,并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到横纹肌,包括骨骼肌和心肌,并在此处发育变成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体外通常包裹层结缔组织,形成包囊。如果这种活的幼虫又被其他哺乳动物宿主或者人类食入,则会重新开始又一次的生活循环。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另外鼠、猫、犬也可作为重要传染源,其中导致人类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猪只主要是由于食人体内寄生有旋毛虫的老鼠而感染虫体。鼠类是杂食动物,往往相互残食,只要体内侵入旋毛虫就会在鼠群中长时间造成水平感染,污染环境,从而发生交叉感染。人类感染该病通常是由于生食或者食人未熟透的肉类而导致。另外,生肉接触过的砧板、菜刀也都可能黏附有旋毛虫的包囊,从而导致其他食品被污染,引起感染。
旋毛虫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在- 12℃的低温环境中能够存活长达57天。肉类经过烟熏和盐渍只能够将表层包囊中的幼虫杀死,而深层的虫体能够存活超过1年。只有在70℃左右的高温条件下才能将包囊中的幼虫杀死。旋毛虫寄生在腐败的肉尸中能够存活超过100天,即鼠类或其他动物的腐败尸体能够在很长的时间内作为传染源。
猪旋毛虫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猪只发生自然感染时,通常不会表现明显的症状,因此在生前很难诊断,往往在宰后检疫时才能够发现,且主要是取猪隔肌角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才能够发现。另外,也可采取隔肌角,用力拉开后对着灯光或者阳光进行检查,如果看到存在针尖大小的虫囊,则可怀疑患为旋毛虫病。5 防治方法
调整饲养方式:采取传统的饲养方式,如自由采食、散养,容易导致猪只食人虫卵,从而容易感染该病,因此必须改变饲养方式,采取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另外,在选择饲料时,尽量不饲喂可能寄生有旋毛虫的泔水、内脏、碎肉等物质。圈舍以及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消毒,最好每个月使用2%生石灰或者氢氧化钠溶液进行1次消毒。此外,还要加强生猪以及猪肉产品的卫生监督检查。
集中、定点屠宰以及检疫:加强生猪屠宰管理,禁止个人随意屠宰,及时防止该病蔓延。屠宰后的猪肉必须经过仔细检查,确保不存在该病才能够进入市场销售。动物防疫执法部门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工作,配合相关职能部门不定期或者定期对市场上销售的猪肉以及猪肉制品进行监督检查,禁止一切违法经营行为。如果发现肉片标本中存在旋毛虫,则要立即查找其所对应的猪肉,并采取无害化处理。此外,彻底消灭传染源,对屠宰后产生的碎肉屑、废水、血液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药物防治:为防止猪只患有该病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驱虫药用于防治。目前,养殖过程中通常使用的驱虫药包括左旋咪唑、氟苯达唑、甲苯达唑、丙硫苯咪唑等。如果猪群已经确诊发生该病,则在饲料中添加丙硫苯咪唑混饲,一般每千克饲料添加300mg,连续使用10天,从而可将旋毛虫彻底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