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是很多人又爱又恨的,爱是它可以减缓疲劳感、烦闷等不适,恨是明明知道多抽不好可就是戒不掉。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你知道是怎么种植来的吗?它能够给烟农带来多少财富呢?
端午前后一个月是烤烟的收成管理时期,这时候的烟农正在采摘烟采的正如火如茶。近一个月来在德昌县阿月镇光辉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烟农们忙碌的身影。
刚从烤房拿出来的烤烟
“烤烟田管的黄金期,揭膜、培土、施肥一样都马虎不得,要做到‘沟无杂草,厢无积水’,这样烤烟的长势才好,得好好干啊!”5月22日,阿月镇光辉村村民祝日做在自家烤烟地里忙活,见到记者一行,便聊了起来。“去年,我家种了15亩烤烟,卖了近7万元,农闲时还驾驶小四轮拖拉机跑运输挣了1万5千元。”祝日做一边培土一边高兴地说。这些收入让祝日做充满了喜悦。
尝到甜头的祝日做今年又种了13亩烤烟,看着长势良好,绿油油的烤烟苗,祝日做充满了期望,盼望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产业致富
烤烟鼓起“钱袋子”
据村民们介绍,2000年以前光辉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单一,经济较落后,村民生活处于温饱线上,彝族村民有的还住着石板房、茅草房和瓦板房,到处是裂缝,最怕刮风下雨。
穷则思变,后来村“两委”通过认真研究,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的光热资源充足,气候条件独特,土壤环境优越的特点,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确定了种植烤烟的富民发展思路,揭开了光辉村种植业的新篇章。世世代代以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种植主业的村民引来“新庄稼”——烤烟。此后通过“规范种植,科学管理”,烤烟种植开始融入这个村子。许多农民家庭依靠种烤烟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现在种烤烟后,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靠的是党的政策好,靠的是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民们纷纷表示。近年来,德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烤烟产业的发展,在资金投入,科技服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都给予优惠扶持,经常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培训烤烟栽培等技术,建烤房,赠送科技书籍,指导他们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
烟叶采摘回来正在绑烟然后进入烤房烤
同时,该县农牧局加强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大力推广烟田微耕机和烤烟种植堤埂机。农机化的实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功效,充分调动了村民发展烤烟的积极性。村民看到了种植烤烟的“钱”景,都纷纷主动加入,抢着种烤烟。烟农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据了解,近两年光辉村种烤烟1500余亩,产值达450万元以上,让许多农民家庭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输血”变“造血”
过上幸福新生活
徜徉在光辉村的房前屋后,只见绿树掩映,村民庭园错落有致、宽敞的水泥路镶嵌其间,绿油油的烟苗长势喜人,俨然一幅现代新农村优美画卷。
种烤烟挣到了钱,村民致富增收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梦想正在光辉村变为现实。“2000年以前,我们这个村子主要是土坯房、茅草屋,如今,种烤烟挣钱,家家户户都修起了砖瓦房,舒适得很。”祝日做自豪地说道。
村民们感受到了一天一变化的好日子。村民们除了修房造屋,不仅为方便农业生产买了拖拉机、摩托车、烟田微耕机,还为了享受生活买了手机、电视机、冰箱,有的还购买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活富裕后,光辉村委会建起了村活动室、农家书屋,每逢农闲时,村干部就组织村民收看农业科技片,增强农民的致富才干,勤劳奋进书写成新时代的“山村巨变”。
光辉村是德昌县依托产业脱贫的缩影。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德昌干部群众以“精准识别、靶向施策”为重点,以财政“输血”、产业“造血”为抓手,以扶贫扶“智”、攻坚攻“志”为突破,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做准做实做细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捷报频传,实现了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幸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