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致富很简单,轻松就可以年入十万甚至几十万;但有时想要赚点钱真的很难很难,没有机会、没有发展的项目、没有合作的人、没有带头人、没有……可这些困难如今在新民市周坨子镇大坨子村已经不是问题了,在村里人人鼓起了腰包,满脸春风,一起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葡萄
盛夏的沈阳,生机盎然。望着冷棚内一串串即将收获的葡萄,大坨子村村民王俊全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而通过“幸福农场”的建设,大坨子村13户贫困户将在4年内实现全部脱贫。周坨子镇党委第一书记徐占海告诉记者,之所以将项目的名称定为“幸福农场”,就是想通过这个项目让困难群体真正地看到希望,让他们拥有脱贫的坚定信心。
以土地入股,大棚里收获“致富希望”
大坨子村位于新民市周坨子镇中部,新彰线公路贯穿其境。过去有句顺口溜儿形容这里,柳河套穷沙窝,秋收用板车,一年混吃喝。
周坨子镇党委第一书记徐占海告诉记者,近年来,大坨子村通过国家及省市的扶贫政策,持续开展了整村推进、产业扶持开发、定点扶贫、农民科技培训等系列扶贫攻坚行动,全村有50户、82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走上了健康发展、自主致富的良性轨道,但仍有13户、18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贫困人口中,基本为因病、残疾原因致贫,从资产资源看,13户均除承包地及现居住房屋外无其他资产。村民王俊全就是其中之一,三年前,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他的妻子患上了急性脊髓炎,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治病还拉下了不少饥荒,连买种子和化肥的钱都得靠借。
徐占海介绍,鉴于这些贫困人口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对其实施产业扶持、项目扶持、劳务输出等劳动脱贫致富模式,因此,积极争取各级对口定点扶贫单位的支持,并于去年实施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党建脱贫攻坚模式,即:引进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企业承担风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冷棚产业,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年终获得效益分红,实现两年后全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3600元以上),四年后(即到2020年)超过沈阳市扶贫标准(6000元以上),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
贫困户年终可获效益分红
去年,大坨子村党支部用帮扶单位及各级扶贫资金建设冷棚18栋,并委托合作社进行管理,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开,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经营权归合作社,经营收入用于贫困户年终效益分红
“我们为它起了一个充满寓意的名字——幸福农场,今年是幸福农场第一年产生效益,这18栋冷棚预计能产葡萄8万斤,7月中旬就能收获。”徐占海表示,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确保13户贫困户的年终效益分红达到两个“确保”的目标,即确保每年效益分红超过贫困户自己经营土地收入;确保两年后贫困户年人均收入3600元以上,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四年后(即到2020年)达到6000元以上,超过沈阳市扶贫标准,全部由政府供养变为自力更生、自主致富。
在徐占海看来,要想让贫困户摘下贫困的“帽子”,一味地靠政府给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拥有了脱贫的坚定信心,才能让他们真正地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幸福农场”所取得的示范效应可在全国推广。
徐占海表示,当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冷棚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所得收益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可用于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