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四只羊……”有最先的几只羊最后壮大成一批羊,由政府为村里贫困户提供扶持的“扶贫羊”变成了“致富羊”。这一幕就在寿阳县松塔镇曲旺村里上演着。
6月14日,曲旺村的贫困户李巧英一大早就哼着小曲赶着去放羊。近日,曲旺村脱贫帮扶单位寿阳县人民医院与该村9个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为其免费提供45只“扶贫羊”,帮助大家早日实现“脱贫梦”。
致富羊
“扶贫羊”,就是用扶贫资金给贫困户买的羊。扶贫羊工程作为一项扶贫措施,在适宜养羊的地区,提高了贫困村的造血能力,实现了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型。但在一些不适宜养羊的地区发放“扶贫羊”,则出现了贫困户吃羊的尴尬事件。
曲旺村脱贫帮扶单位按照“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原则,为贫困户发放“扶贫羊”,由原来送给养,转变成自养自给,可以增加贫困户收入,这种方式效益高、速度快,而且有利于长期发展、逐步致富,并与贫困户达成饲养协议,禁止出售、宰杀、使“扶贫羊”变成了“致富羊”,同时还邀请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帮扶贫困户的科学养殖水平,让他们早日实现脱贫。
近年来,各地政府积累了不少产业扶贫的经验,但在“精准”上的教训也不少。此前有报道称,个别地方政府给贫困户送去“扶贫牛”“扶贫羊”,结果有的送去的牛羊品种水土不服,天热死了;有的农民养殖技术不好,当地市场狭窄,牲畜卖不上价钱;有的干脆被农民过年过节杀了来吃,甚至还有些地方引进工业类等“高大上”产业扶贫项目,结果却不甚理想。
因此,扶贫仅有热情和干劲不行,关键是科学设计、因地制宜,只有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找项目,才会适合。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不能只盯住高科技、新品种,忽略了地区现实。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做好一些事情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科学发展,才能让百姓受益,扶贫的效果才会明显。同时,要做好配套工作,不能只盯住一个项目,要注意衍生经济学的运用,发挥1加1大于2的效果必然会成为扶贫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