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形成
淮北平原是江苏省开发较早的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已相当发达,由于人们肉食的需要和农业生产对肥料的迫切需求,促进了淮北猪的形成。
淮河流域地势平坦,但土质沙碱化而瘠薄,劳动人民需以养猪积肥改良土壤,提高粮食产量,人均占地多于苏南,有些闲地可以种植饲料。农作物以麦类、豆类、甘薯和花生等为主,由于经济条件差和耕作粗放,养猪多采用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方式。在这样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经劳动人民的长期选育,逐渐形成体型紧凑、嘴筒长直(适于掘食,行动灵活)、骨骼和肌肉发育较好,而增重较慢、成熟较迟的淮北猪。
近半个世纪来,江苏北部改革农作制度,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放牧地大大缩小,农民养猪改为圈养。近20多年来,又大力推广混合饲料和配合饲料,使淮北猪的饲养条件发生很大的改变,使其生长速度有所提高,体型亦有所变大。
品种评价
淮北猪是我国著名的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具有产仔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母性好、杂交优势明显、肉质鲜美等特点,是我国新淮猪等培育猪种的亲本,也是今后培育猪新品种的良好育种素材。尤其是其抗逆性好、瘦肉率高、肉质好的特点,适宜开发高档优质有机猪肉产品。但该品种有生长速度慢和饲料转化率较低的缺点,今后应加强本品种选育,提高其生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