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历史悠久,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养猪,在不同的地方因为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漫长的养殖岁月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自己独有的地方猪种。这些猪种伴随着华夏先民。哪怕到了现在这些猪种还是我们饭桌上难得的美味。今天介绍的安徽省的地方猪种皖南花猪。
1.产地与分布
皖南花猪是安徽省的优良地方猪种,原名兰田花猪。主要产在休宁、歙县、青阳和黟县。旌德、祁门、绩溪、太平县以及屯溪市也有分布。
2.类型与特征
由于山岭阻隔,皖南花猪被迫在许多较小的范围内闭锁繁育,形成了三种类形:
(1)狮头型:偏于脂用型,主要分布在屯溪市东部和歙县。体型较大,四肢粗壮,皮肤多皱褶,被毛粗稀。头大额宽,嘴筒稍短微翘。面部皱纹深,如“狮头"。耳大宽厚,下垂达嘴筒以下。颈较短,俗称“虎颈”。背腰平直,臀部倾斜。性情温顺,行动迟缓。
(2)马睑型:偏于肉用型,主要分布在休宁和黟县。体型中等,皮肤皱褶浅,被毛细密。额较窄,脸平直,似“马脸”。面部皱纹稍浅。额部下方的纹路多纵向,似“川”字,与上部横向纹路形成“寿"字形。耳中等大小,下垂不超过嘴筒。颈部细长,俗称“羊颈”。行动灵活,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
(3)桩头型:属肉脂兼用型,主要分布在休宁县南部和青阳县,在青阳县称“凌阳花猪"。体型矮小紧凑,形似“枣核”。四肢细短。头小嘴尖,嘴筒平直似削尖的木桩,故名“桩头”。额部皱纹少,体躯皮肤平展无皱。耳较小,耳根较硬,呈“八"字形伸向前下方。性情活泼,早熟易肥。
皖南花猪的主要特征是,被毛颜色有一定规律:四肢末端、前胸和下腹部为白色;体躯其他部位因黑色分布不同有“马鞍花”、“两头乌”、“乌云盖雪”等;额部有不同形状的白色“流星”,黑毛与白毛连接处有宽窜不等黑皮白毛的“晕带”,显得很美观。
3.饲养管理
特点饲养上,皖南花猪能大量利用野生青绿饲料,使用量可高达全部饲料量的80%。一头母猪年用精料量,包括仔猪补饲在内,只需250公斤左右。管理上,农户养猪是暗室软圈,终生舍饲。猪圈四周竹木密闭,以防兽害。对公猪都是单圈饲养。仔猪生后1周以内,随母猪关在圈内,1周后任其外出活动,20天后,开始补料,40天左右断奶。
皖南花猪
4.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性成熟早。小公猪是在六月龄、体重25公斤以后开始配种,受胎率都在90%以上,利用年限可达lo年。小母猪五月龄左右始发情,发情周期为20—2l天,群众习惯在第三次发情、体重20一25公斤时给予配种,如至8—10月龄还不给予配种,则发情症候逐渐变得不明显,以后往往造成失配。每次发情持续时间,青年母猪4—5天,成年母猪3—4天I适宜配种时间分别在发情后的第三天和第二天.怀孕时间据113胎统计,平均为113.7天。
皖南花猪还具有哺乳期发情的特点,多在产后20天左右,如果饲养条件好,缩短哺乳期,可争取年产两窝半仔猪。据对34头母猪调查统计,就有20头曾在哺乳期发情,这时给予配种,都能正常受孕、产仔。
皖南花猪的产仔、泌乳、哺育性能均较好。一般窝产活仔11—12头,据调查,10胎以上的老龄母猪,产仔性能没有减退现象,这是很可宝贵的(见表2)。母猪有效奶头数,多为7—8对,泌乳力(仔猪20日龄窝重)35公斤左右(见表3)。母猪的母性也很好,产仔后行动谨慎,起卧小心,很少发生踩伤、压死仔猪现象,哺育率达84%以上(见表3)。
(2)育肥性髓;皖南花猪不拣食,耐粗饲,在大量利用青饲料的情况下,饲养期1年,约用精饲料180公斤,屠宰体重75公斤,屠宰率70%左右,全期平均日增重210克;饲养条件稍加改善则日增重为300克左右,如在50公斤体重时催肥2个月,日增重可达500克。
皖南花猪的肉质很好,腌制的火腿、腊肉,风味醇厚,有的可存放五、六年之久,被视为待客佳肴。
5.杂交利用
试验表明,皖南花猪与约克夏、巴克夏、长白、苏白等晶种公猪杂交,杂种一代的生产性能都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与约克夏公猪杂交效果更为明显,据113窝统计,平均窝产活仔13.32头,比纯种皖南花猪提高0.45头;初生窝重11.35公斤,提高1.13公斤1个体初生重0.87公斤,提高0.06公斤。育肥性能的杂交效果也很显著(www.nczfj.com/),据试验,中约克夏公猪与皖南花母猪杂交的一代京种诸平均日增重,比纯种皖南花猪提高15.2%。现在徽州地区普遍推广中约克夏公猪与皖南花母猪的杂交组合;在城郊和饲料条件好的地方,推广长白或大约克夏公猪与皖南花母猪的杂交组合,群众也很欢迎。屯溪市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出栏肥猪杂交一代化。
据测定,中约克夏公猪与皖南花母猪的杂交一代猪,瘦肉率为41.2%,比纯种皖南花猪提高7.4%,肥肉率降低4.7%,膘厚降低0.99厘米,眼肌面积增大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