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内瓜果满枝、花香四溢,棚外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盛夏时节,走进宽城满族自治县汤道河镇金杖子村,只见一派幸福祥和景象。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该村党员群众一同艰苦打拼,多业经营初具规模,循环农业已见雏形。这个昔日有名的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 图:金杖子村蔬菜大棚园区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主要在书记。”为强化支部班子成员的党性意识,金杖子村党支部制定了“三个带头”“三项清单”制度,即带头参加“三会一课”、带头联系服务群众、带头干在工作一线;公开职责清单、任务清单、评议清单,支部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四议两公开”和村财“双代管”制度,坚持每半年党务、村务“双公开”。 图:金秀贵(左一)和专家一起考察有机杂粮生产基地 此外,金杖子村还实行了多项制度,确保让百姓获益。实行党员发展“面考制”,由乡村两级干部组成“考官团”,就发展对象的社会履历、现实表现、思想认识、基本知识等逐一质询、考核,集体票决,有效避免了党员发展“家族化”“亲朋化”现象。开展党员“亮身份、评星星、挂牌牌”活动,通过统一佩戴党徽,评星定级,挂牌示范,让党员既有压力,也有荣誉感。实行党员结对联系群众制度,通过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在村里形成互帮互助氛围。 图:蔬菜大棚撑起百姓致富路 金杖子村名字里有“金”字,可与金结缘并不容易。“出行、饮水、防洪、通讯,这‘四大难’阻断了我们的发展路。”村党支部书记金秀贵说,要想发展致富产业,必须围绕这些基础问题攻坚克难。为此,村里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党员攻坚队”,上山凿石修路。没有启动资金,金秀贵自己垫付了20万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修通了第一条连接村外的水泥路。接着,村里又筹资80多万元,打通了到邻乡的4公里山路,彻底解决了出行难问题。村里通过争取部门支持、组织党员义务劳动等方式,筹资140万元,打机井4眼,建蓄水池5个,基本上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和400亩耕地灌溉的问题。 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党支部又带领党员群众在致富路上进行大胆尝试。依托丰富的山场资源,该村组织群众栽植优质板栗树13万株、优质果树16万株,荒坡荒沟速生杨18万株,使家家户户都有了“摇钱树”。为发展高效农业,金秀贵自掏60万元作为风险抵押金,为每个农户申请到3万元小额贷款,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蔬菜大棚,让村民有了自己的产业。2010年,又组织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归心”牌商标,目前已有156户加入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1100多亩,菜农年收入达700余万元。 党旗引领幸福路。金杖子村通过发展传统种植业和现代蔬菜、花卉等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6年不足1200元增加到2016年的1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