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底层的农民来说,只要你靠土地赚到钱就是一种好方法,这种就是一种值得效仿的好方法。比如现在农村流行的土地流转,然后又给承接土地的人做小工,土地还有租金又可以赚到工钱,一举两得。
7月15日一大早,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子镇八顷村村民岳俊山就来到负责的八顷村有机土豆试验田,除草、利用喷灌给田地浇水。
贫困村
“我这12.6亩土地都流转给了公司,种植荷兰15(土豆品种),然后我再负责田间管理,除了租金,还能挣一份工资。”岳俊山介绍说。
八顷村10个居民组411户1177口人,分布于“一条路两条沟”,建档立卡贫困户190户450人,是河北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6年2月,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驻村工作组入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以来,以开展“党旗红、产业强、乡风美、我要富”创建活动为载体和抓手,努力实现“村民收入脱贫、思想观念脱贫、精神面貌脱贫、体制机制脱贫”四大脱贫目标。
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刚到八顷村,工作组就把目光放在了党组织建设上。工作组发现,该村连续4 年没有村选支部书记,近两年都是包村干部兼村书记。村两委班子4 个人平均年龄59 岁,最大67 岁。工作组入户走访,与党员群众谈心,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第一书记讲党课,共同谋发展、聚共识。一系列举措让党员群众看到了工作组的决心,更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2016年8 月,经围场县委组织部批准,该村成立了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第一支部由常驻在村的29名党员组成;第二支部由17名在外地打工的流动党员组成;第三支部由15名村集体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党员组成。第三党支部支委郝碧泓还担任村农业开发公司物流项目部经理,每天开车四处跑,尽心尽力帮乡亲们脱贫致富。目前已有4人从北京等地返乡创业,3名年轻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成为了百姓脱贫的坚强支撑。
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全村65岁以上老人每人200元健康补,义务在校生每人200元教育补。”村民乔文明说:“大伙人心齐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然而工作组刚到村时,村集体还有7万多元外债。“筹建村办集体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工作组组长王永军提出了发展新思路,“用集体经济反哺带动全村贫困户实现持续脱贫。”
2016年5月,村办集体企业“承德八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工作组带领村民们建成了40亩有机马铃薯、山野菜种植等项目,“八顷地”商标的农产品很快在北京和省内市场打响。当年,村集体收入30万元。
目前,八顷村420亩有机富硒马铃薯种植、首期80千瓦光伏发电、60亩金莲花种植、“八顷八淘”电商平台建设完成,2600吨马铃薯储窖、山珍野菜加工厂、40亩羊肚菌试验田、容纳100—150人的家庭旅馆等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集体收入可达50万元。
发展精准脱贫项目
“我以前养过獭兔,没啥经验、也没销路,赔了8万多元。”村民李春生说,那些年最怕过节,一过节就被债主追着讨债。为了还债只得到外地打工,家里的老人也顾不上,至今还没娶上媳妇。工作组拉他加入了柴鸡养殖合作社,利用原有的圈舍,饲养蛋鸡。“我现在饲养的1000只散养柴鸡已开始下蛋,一斤能卖15元,还不愁销。”李春生脸上满是笑容。
工作组从精准调研入手,采取“支部+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形式,一户一策、因人制宜,为每一户制定详细脱贫计划。除7户自主创业外,30户加入金莲花种植、7户加入雨露计划、7户加入生态护林员、17户加入富龙项目、122户入股村光伏项目,实现了对象精确到户、措施制定到户。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精神上的贫困是真贫困,精神上不脱贫不算真脱贫。”工作组认为,一个村要有长久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精气神,变“输血”为“造血”,自强、自立、自我发展。为此,工作组提出了“自我加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八顷精神,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让“三自”精神深入人心。
“美丽家庭”评选、书香八顷平台建设、农民夜校、首届冬季村民运动会等活动让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自强不息、奋力脱贫的劲头越来越足。如今,打麻将、酗酒的现象没有了,结婚要彩礼的观念转变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互助互帮的乡俗民风得以延续,个个争当好媳妇、好婆婆、致富明星、帮扶先进。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许多村民的致富热情已点燃,薛民回村开办豆腐坊、韩立军养殖17头牛、陈淑莲购进10 多头黑猪仔、赵义文返乡种植羊肚菌、从有福建大棚种植菜花苗和白菜……
“工作组不仅仅是为贫困村做一件实事或几件好事,而是要通过对全体村民‘精气神’的汇聚激发,为贫困村的长远、持久脱贫致富蹚出一条路子。”王永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