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太监鸡”吗?你知道什么是土法养殖吗?近日,家住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广平镇的五旬老兵林生龙饲养的“太监鸡”走俏,而其走俏的秘诀就是土法养殖。其实所谓的“太监鸡”就是被阉割的土鸡,人们常称之为阉鸡,林生龙采用生态养殖的养殖土法保障了阉鸡的美味及品质,深受顾客青睐,如今,林生龙已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土法养殖也让他饲养的“太监鸡”成了致富商机,林生龙成功推开了绿色致富大门。
林生龙喂鸡 土法养殖“太监鸡” 广平镇东景村与岬头村交界处的天子山,海拔1180米,满山青翠。林长龙的养鸡场就掩映在山腰的山林中,一群群毛色光亮的土鸡在树荫下、草丛中,四处追逐觅食。 认真观察这里的土鸡,不难发现,其鸡冠特别小,色泽浅红。林生龙介绍说:“这些是‘阉鸡’,在大田后路一带也称为‘太监鸡’。”阉鸡是通过“外科手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这些鸡在未阉割时攻击性强,活动量大,很会吃饲料,养鸡成本居高不下,可肉质却很差。 在天子山的各个小山头,林长龙一共有7处养殖场,每个养殖场有1000多只鸡。“阉鸡是散养的,饲养密度不能太大,要不食物有限,鸡也容易生病。”林长龙说。 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不足,鸡不是吃饲料吗?林长龙笑道说:“养鸡可不跟养人一样,鸡只喂养一个早餐,而中、晚餐我是不管的,让鸡自己满山去找吃的。” 林长龙喂鸡的“早餐”也不是合成饲料,而是玉米、谷子、米糠等粗粮。天子山植被丰富,又有天然水源,保证了阉鸡的饮食结构的丰富性和无害性,还节省了饲养成本,同时,鸡的活动范围大,比圈养的鸡抗病能力强,疫病少。 林长龙说,他养的鸡生长期很长,有10个月以上,从雏鸡4个月以后,坚决不用任何的疫苗,不打喂抗生素药,保证鸡的品质,从而符合当前人们追求的绿色健康消费的要求。 土法也得靠技术 林长龙在当地可谓是“养鸡大王”,每个月都有几百只鸡出栏上市。但说起早年刚开始养鸡时的记忆,他用“不堪回首”来形容那些“辛酸史”。 林长龙今年54岁。他当过兵,1982年到1987年,林长龙在浙江当海军5年,退役回乡后,结婚生子,却一时找不到事做。在亲人的建议下,1988年开始尝试饲养土鸡。第一次只养了200多只,第二年又多饲养了一些,虽然经验不足,但都有很好的收成。第三年,他胆子一下大了,进了1000多只的鸡苗,想大干一番。 “那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去鸡舍一看,糟了,发现鸡死了一半。”原来,这些鸡都“中暑”了,林长龙连忙搭车到三明买药,可是买回药后发现鸡舍里,只有6只活鸡。 “全军覆没”让林长龙心痛不已,妻子廖友莲哭泣着不让他再养鸡。但他却不甘心,找其他养殖能手请教,找来科技书查阅,又进行对比试验。 “养殖地点选择不对,技术不过关,防范意识不高,这是出现问题的根本。”林长龙说,也许有人认为养鸡并不难,比如农户们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散养几只都很成功,但规模养殖可不简单,“如何让鸡不生病,又长得好,那是技术活,也得靠经验。” 此后,林长龙在养殖路上没有出现过“大事故”,其他的养殖户都找他拜师学艺。 土法吸引回头客 位于大田城关福田大道边上的“山宝酒楼”,以烹饪山野美食著称,店家有一款主打菜——“山宝太监鸡”,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每天都有顾客慕名而至。 “因为好吃,‘山宝太监鸡’受到了许多顾客的青睐,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店主陈生新介绍说,他卖的“太监鸡”都来自林长龙的养殖场。 “鸡肉色泽金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这是林长龙散养“太监鸡”最根本的特征。林长龙介绍说,鸡吃玉米多则皮色金黄,而吃米糠多则皮色显白,而那些色泽较淡,皮下脂肪多的,可能不是正宗土鸡了。 除了看皮质色泽外,最简单有效分辨纯土鸡的方法是看鸡脚。因为纯土鸡养殖时间长,脚杆后面会长有獠爪,养殖时间越长,獠爪越长,且脚爪粗糙。 每年,林长龙都有1万多只“太监鸡”出栏。这些鸡一上市就成了市场的香饽饽,销往三明、沙县、永安、大田等地餐馆,一公斤价格在50元左右,每只成鸡可以卖到200多元,一年可获15万元多的利润。 现在市场竞争大,有人做起土鸡网络销售,对销路有影响吗?林长龙笑道:“不会影响,‘酒香不怕巷子深’,只有在良好的生态林下,才可以养出这么好品质的土鸡,我从不怕没有回头客。”为了保证土鸡品质,林长龙也不再扩大养殖规模,而是实行各个养殖场轮流散养,一心一意当他的“鸡王”。“太监鸡”土鸡养殖的成功为林生龙铺就了一条前途无限的养鸡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