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母猪亚健康问题怎么办?如何解决母猪亚健康问题

2018-11-17 14:40:00浏览:80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现代人亚健康问题很严重,这个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没想到的是我们注册里养的猪也是亚健康状态。根据CCTV7的节目调查我

  现代人亚健康问题很严重,这个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没想到的是我们注册里养的猪也是亚健康状态。根据CCTV7的节目调查我国猪场有近八成猪是在亚健康状态,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亿元。那么近八成的母猪都有亚健康问题怎么办?

  那猪的亚健康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又该如何防控呢?

  一、导致母猪亚健康的原因

  那么,亚健康母猪从哪里来的呢?猪为什么会亚健康呢?

  影响母猪健康的主要原因有营养,饲养管理和环境以及疾病感染。


母猪

  1、营养因素

  1)饲料品质低劣,一味追求低成本,使用的饲料能量、蛋白质等含量不足或配比不合理,关键的微量元素使用无机来源,猪无法利用,蹄趾出现裂等病变。

  2)母猪妊娠期营养摄入不足,母猪动用自身储备供应胎儿,分娩后母猪出现一系列的异常反应,背脂薄,肩部和腿部出现褥疮,产后缺钙,断奶至再次发情的时间间隔延长。

  2、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

  猪群生活环境恶劣,空气流通不畅,粪尿清理不及时,氨气超标,粉尘多,规模化饲养猪只缺乏运动。

  1)热应激:长期处于热应激下猪的采食量低,不能满足身体需求,长期喘息,肌肉收缩消耗钙储存,导致母猪分娩无力,产程延长,患子宫炎和乳房炎的几率增加。热应激下机体的代谢也处于紊乱状态。

  2)冷应激:冬季寒冷,冷应激下猪的抵抗力下降对病原体更易感,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发生率高,且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在寒冷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更久,发病率增加。

  3)猪群流动:头胎母猪没有经过严格的隔离驯化就并群,携带新的病原体传染经产母猪群;用采精公猪查情,公猪感染母猪群病原体,再通过精液传回母猪群,导致疾病在农场内部循环感染;仔猪没有严格全进全出,交叉感染。

  4)滥用药物/ 疫苗:超剂量使用抗生素,给药时间超长,或使用原料药或原粉,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增加猪体的代谢负担甚至损伤组织和器官。疫苗的超剂量,高频率注射干扰猪的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超强负荷运作影响猪的正常生理机能,出现过敏反应等,尤其是仔猪,大剂量高频率注射各种疫苗,免疫系统超强反应使得仔猪体虚弱,处于亚临床症状,生长缓慢。


养猪
 

  5)霉菌毒素:饲料原料含有霉菌

  毒素,成品饲料在仓储和饲喂过程中产生霉菌毒素。对猪危害较大的常见霉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麦角碱、赭曲霉毒素等,其中玉米赤霉烯酮为类性腺激素引起猪假发情,阴户红肿,异常吮吸等;黄曲霉毒素损伤肝脏,影响肝脏的解毒等正常功能;麦角碱导致猪肢体末端坏死;赭曲霉毒素影响免疫功能以及猪腹泻。

  3、疾病因素

  凡是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病原体都可导致猪的亚健康,如蓝耳病病毒、圆环病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等,以及细菌和寄生虫等。临床上常见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对猪的免疫抑制作用最强。

  1)蓝耳病:一般而言,猪感染蓝耳病病毒的毒血症持续28 d 左右,但组织存毒达到228 d 或更久。蓝耳病有持续感染特性,蓝耳病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复制几个月而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猪的扁桃体和淋巴结是蓝耳病病毒主要存毒组织,当猪受到外界刺激时,这些位点的蓝耳病病毒可因猪抵抗力降低而复制加强,猪再次转入病毒血症,表现为发病症状。蓝耳病病毒有垂直传播特性,母体病毒可穿越胎盘屏障感染胎儿,新生仔猪出生就存在病毒血症,且病毒血症持续时间更长,出生后48d 都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

  蓝耳病病毒侵害猪体的巨噬细胞,如肺泡巨噬细胞(PAM)和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 等, 减低PAM 和PIM 的数量和吞噬能力,使带毒猪对其他病原体,如支原体(或支原体增加了蓝耳病的易感性),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更易感。泰万菌素可进入巨噬细胞,降低巨噬细胞内体的pH,从而抑制蓝耳病病毒的复制,缩短感染猪的病毒血症,从而起到控制蓝耳病的作用。推荐给药剂量为每吨饲料中添加500 g。

  2)圆环病毒感染:圆环病毒感染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感染猪的主要病变在淋巴结,表现为全身各处淋巴结肿大。感染仔猪消瘦,皮肤苍白,呼吸困难,母猪感染可导致繁殖障碍,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圆环病毒感染导致临床症状包括: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猪呼吸疾病综合征(PRDC) 和繁殖障碍等。与其他病原体,如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时病情更严重。解决方案是繁殖群严格的圆环病毒苗接种,仔猪根据母源抗体水平适时接种。

  二、如何应对亚健康猪

  1、淘汰

  对于瘦弱,且流产2 次以上繁殖性能不佳的母猪坚决实行淘汰。这类母猪往往抵抗力极差,是群体中的易感动物,携带多种病原体,特别是繁殖障碍类病毒,是群体的传染源。饲养这类母猪的农场不仅不挣钱,反而亏本。

  2、减少应激

  (1)环境应激

  温度:根据猪的生长阶段提供合适的温度,冬季通过电暖板、暖气或暖风机供暖,夏季通过水帘降温系统、滴水降温、喷雾降温和风扇等措施降温。冬季要特别注意产房仔猪的保温,已经断奶转保育舍仔猪的保温工作。空气:保持猪舍空气的流动,不能为了保温而不通风,猪舍空气污浊,氨气味浓,损伤猪的呼吸道健康。水:主要关注饮水器的水压和数量,保育舍每栏2 个饮水器,且2 个饮水器高度略有差异。夏季注意饮水管是否暴晒在太阳下,水温过高,降低猪的饮水量;冬季则应避免猪饮用冷水后刺激胃肠道引起胀气。

  卫生:母猪可收集干粪,给每头母猪配备1 个刮粪铲,以减少交叉感染。猪粪中含有多种病原体,往往是传染源,即时清理,既可减少传染源,也保持环境更舒适,减少环境应激。

  (2)分娩

  分娩母猪应该有专人护理,且懂得母猪分娩的基本行为习性。要在分娩前给母猪擦洗消毒身体,检查母猪的乳房是否有红肿等。母猪分娩的护理可极大地减少母猪患子宫炎,乳房炎的几率;帮助仔猪固定乳头,吃足初乳,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3)哺乳应激

  母猪产后虚弱,采食量低,母乳不足。因为哺乳应激母猪体内(扁桃体,淋巴结等处)存在的病毒可再次活跃,转入病毒血症期,母猪出现临床症状,并且可通过乳汁垂直感染仔猪,或通过空气,直接接触等方式水平传染仔猪。故哺乳期的保健十分重要。

  (4)转群

  仔猪断奶时最好先将母猪转走,仔猪停留1 周左右转群。因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等具备垂直传播的特点,部分仔猪出生时外表正常,但在哺乳10 ~ 14d左右出现感染的临床症状,如关节肿,毛松,腹泻等,可口服伊克宁(10% 硫酸黏杆菌素可溶性粉),但在转群时最好根据猪的体重分ABCD等级,减少不同“健康级别”之间的猪交叉传染。

  3、控制疾病感染

  主要指免疫抑制性病原体如蓝耳病、圆环病毒和伪狂犬病等。

  1)蓝耳病: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且具有持续感染,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等特性,控制蓝耳病关键在于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猪感染蓝耳病,已感染蓝耳病病毒的猪关键在于缩短其病毒血症持续时间,防止在妊娠阶段垂直传播/ 先天感染仔猪,减少应激因素活化持续感染蓝耳病猪的病毒血症。

  研究者发现蓝耳病病毒在肺脏巨噬细胞内体中复制,需要内体中有较低的pH。英国剑桥大学实验证实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万菌素在体外可抑制欧洲型和北美型PRRSV 复制,实验证明泰万菌素可以提高巨噬细胞内体中的pH,从而改变了内体环境,抑制蓝耳病病毒的复制。

  2)圆环病毒:有效的解决途径是严格的免疫方案,繁殖群母猪和公猪,后备母猪必须接种圆环病毒疫苗,仔猪视母源抗体水平接种,一般在3 周龄和7 周龄分别接种2 针,商品猪场母源抗体很高时,仔猪可只接种1 针或不接种。另外,做好猪场内外的生物安全也可减少圆环病毒的循环感染。

  3)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猪后,先在鼻咽上皮以及扁桃体内复制,然后随淋巴液扩散到附近淋巴结,且在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损害其杀灭病原和细胞毒的功能,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与免疫力低下。控制原则为疫苗免疫,有实力的规模化猪场可做净化,有利于该病的控制。

  此外,还有支原体、猪流感病毒、猪细小病毒等,都可干扰猪的免疫或损害猪防御系统。

  4.4 合理用药用苗

  1)兽药: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环素类等抗生素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大剂量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可增加机体的代谢负担,有些甚至对猪的肝肾都有毒害作用。应筛选优质兽药,按照处方合理使用。

  2)疫苗:高剂量,高频率使用疫苗对猪应激很大,且容易导致免疫麻痹。疫苗的使用前提是针对健康动物,抗原含量以能激起机体免疫反应为界限。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合情合理安排疫苗接种的种类和时间,猪场建立疫病监测制度,重点监测蓝耳病、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 型感染及猪流感等抗体水平。通过监测,发现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猪,及时淘汰,净化猪群;还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预警工作。

  4.5 营养与饲料

  严格饲料原料的筛选,从源头控制霉菌毒素,在仓储和饲喂过程中预防饲料霉变,减少霉菌毒素对猪肝、肾等内脏器官的损伤和免疫系统的干扰。饲料配比符合猪的生长要求,关键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等使用有机来源,提高利用率,减少肢蹄患病问题,提高母猪繁殖能力。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哺乳母猪严重掉膘怎么办?哺乳母猪为什么会严重掉膘

上一篇:

公猪如何饲养?公猪饲养日常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