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阳原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刘德旺已经做了很多年的教师,在记者近日对他的采访中,他像给学生讲课一样,给记者灌输了不少养殖知识。刘德旺老师在养猪界有另一个称呼——养猪老刘。在交谈中,他更愿意别人称他为老刘。
“几年前,我曾受一个猪场场长的邀请前去做技术指导。这真的是一个问题猪场,不是因为规模小,也不是因为猪场设备不行,而是因为该猪场的生产成绩非常差:一个基础母猪2000多头的育肥猪场,总存栏仅1.2万头,而正常情况下总存栏应该达到2万头;曾有一个月出生1900头仔猪,却死亡了2400头猪,当月出生的仔猪大部分死亡。”回忆起初次看见该猪场生产报表时的情景,老刘仍然止不住惋惜。
在这种情况下,老刘临危受命,来到猪场做技术顾问,指导了半年之久。那半年后该猪场是什么情况呢?
“我去了一个月之后,猪场当月的死亡数降为500头;半年后,猪场的存栏增加到了2.2万头,也就是半年时间存栏增加了1万头。”老刘谦虚地说,“当然,这其中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应该还是人的努力。”
那他究竟是如何改造该猪场?又是如何让运气降临的呢?
第一招秋风扫落叶
该淘汰的绝不手软
这是老刘到猪场后采取的第一招。“不论是哪个阶段的猪,如果治疗价值和生产潜力都不大,那就要果断淘汰。”为了说服场长、饲养员和技术员放弃这些猪,他费了不少口舌。员工们不忍心看到自己精心照顾的猪被淘汰,认为它们还活着就不应该放弃,认为这是对他们技术的不信任。老刘解释,这些猪未必没有饲养价值,但它们的存在对全场生产是不利的:首先,它们会将疾病传染给其他猪;其次,它们会使员工将大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它们身上;第三,它们的不断死亡会给员工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还是场长发了话,“你们有能力治好就留下,没能力治好就淘汰。”也就是说要留下的猪一个都不能死。这样,该淘汰的猪都淘汰了,给留下的猪腾出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结果一个月过后,死亡数突然降到了500多头,比上月减少了接近2000头。场长挺直了腰板,验证了自己请专家来指导是正确的,技术员和饲养员也都不再说闲话了,因为他们看到了老刘的实力。
第二招奖勤罚懒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猪场的饲养管理主要还是靠人,员工之间的关系得不到妥善处理,猪场就别想好好发展。”基于这样的原因,老刘打出了第二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员工关系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场长,看他是否能将利益合理分配。”在老刘到来之前,该猪场实行的是“大锅饭”政策,所有人工资和奖金都一样,这样难免会造成员工的懈怠心理。他在猪场做了一个调查:做得好的员工会因此不满,“我养的猪比他们养的好的多,为啥工资就一样呢?以后我还要好好干吗?”做得不好的员工会想“反正工资都一样,我该怎么做还怎么做。”“你想,这样猪场能好吗?”老刘反问。
因为用得都是周边的老乡,所以场长也不想得罪人,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大锅饭”政策不但得罪了员工,还没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在老刘的坚持下,该场长决定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把猪场利益与员工利益结合起来,每个员工“承包”自己的猪舍,争取达到双赢。
“为了让效益工资制度顺利实施,我们根据猪舍生产成绩挑选了优秀的员工,对他们进行全力配合。让他们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先,老刘从容易出成绩的产房着手,找到有经验且有号召力的员工,让他承包产房,并且向他提供技术和资源帮助。
就这样,第一个承包的员工成功了,仔猪36日龄转保育时,平均体重10.8公斤,200多头仔猪只死亡2头。”转猪当天,我们公布了生产成绩,并向该员工发放了他应该得到的奖金。整个猪场都沸腾起来,该员工还自己买了酒菜宴请所有人,当时我就感觉,这个猪场要活了。“想到当时的气氛,老刘止不住微笑。
自此以后,许多员工主动要求承包猪舍,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得到了应得的报酬。保育舍、育肥舍、种猪舍相继实行绩效考核制度,猪场效益与员工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养猪不能仅凭热情
养猪是一门技术,不是想干好就能干好的,员工的工作热情提上去之后,老刘打出了第三招——技术培训。”员工的目标有了,那就是养好猪、多赚钱,但他们缺乏手段。“老刘做了多年的教师,授课对他来说可谓小菜一碟,但他面对的不是从小学上到高中的学生,而是很多甚至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基层员工,这他又该如何入手呢?
”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很多员工是理解不了的,不过在猪场就好说了。“老刘采取了现场授课的方式。他从猪场的每个角落走过,针对每个地方存在的问题对员工进行即时指导。每个员工在操作的时候,他也亲临现场,对他们的手段方法现场纠正。
他曾经站在消毒室门口,监督每一个进猪舍的员工必须彻底消毒。刚开始有些员工很反感,认为被监督了。而随着他们工资水平的提高,他们对老刘的做法就由反感变成接受,又变成了佩服。”还有一个细节问题很多人都注意不到,保育猪舍在打扫时,必须将漏缝地板掀起来,让产床上没有粪的痕迹,这对仔猪来说很重要。“当然,这个习惯也是在老刘的坚持下,员工才慢慢养成的。
老刘到达该猪场后,每周都会举办一次技术培训,有时在室外,有时在室内。每次培训时,员工都积极参加,许多技术措施也得以顺利实施。
第四招敢做铁面包公
三层把关养出好习惯
尽管员工接受了场里的各种方案,但他们并不一定能执行到位,多年的习惯不是几次培训能够解决的,若不能让员工养成好习惯,那老刘所做的一切都将意义大减。
”关于工作质量,我们采取了三层把关措施。比如空舍清理消毒,员工认为合格后,需要本部门主管验收;主管验收后,由场防疫主管验收;防疫主管验收后,由场长验收;只要有一个部门认为不合格,都需要员工重新清理。多次都不合格、影响使用的要接受处罚。“这些也是老刘为该场定下的规矩。
但在访谈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就是这样一个小问题,在执行时也是很难的,因为谁都不想得罪人。老刘说:”为此,我们开除了一名技术不错的主管,因为员工冲洗质量不合格他就放行了,把难题交给了上级。大家说这是杀鸡儆猴,但是只要能让员工养成好习惯,杀只‘鸡’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严格把关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猪场的生产成绩一天比一天好,员工的腰包也随着鼓起来了。“老刘为猪场的改变感到欣慰。
第五招做个”抠门“的人
向管理要效益
”对于一个猪场来说,能否赢利看管理,赢利多少看细节。严格要求可使猪场不出现大的问题,生产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但要提高效益,却必须从成本管理抓起。“老刘到猪场之后,便向场长和员工灌输了这样的理念。
他告诉记者,成本管理难就难在标准的制定:定高了员工达不到,会失去兴趣;定低了员工会轻易达到目标,他们拿着不错的工资,但猪场却不一定赢利。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仍然得从员工利益着手。”为此我们制定了成本管理试行方案,暂定三个月。方案制定的原则是在完成一定生产指标的情况下,超额完成的部分由猪场和个人按照5∶1比例分成。“拿料肉比来说,老刘和场长商量后,决定将保育舍的指标定为2∶1,节省的饲料由猪场和员工按5∶1比例分成,也就是每节省一元钱,员工就能得到0.17元的提成。这一制度的设定,让员工在不影响生产成绩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节省饲料,最后的结果就是员工得到了奖励,猪场效益也提高了。
而如今,面对这样的猪场,你还能说它是问题猪场吗?“老刘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