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路上,最忌讳的便是先富不带后富,光想着个人致富。正如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的干部们在扶贫工作中的行动指南一样,“扶贫攻坚手拉手,你不致富我不走。”正是这样的扶贫指南让荷日恒村的贫困户们共同朝着脱贫方向前进。
图:荷日恒村村民摘蔬菜 “居住分散、道路破败,来时村委没水、没电、没暖气,最难的还是人心不齐,面对这样一个省级贫困村,我一时摸不着头脑。”回忆起两年前初来村上时的印象,第一书记、省农牧厅动物疫控中心副主任张立成感慨万千,“两年时间扎扎实实的脱贫攻坚,如今咱们村也算得上有产业、能致富的村了。” 两年时间,张立成和驻村工作队一道,白天走家串户,了解情况,做到对每一户贫困户知根知底;晚上,利用休息时间认真研读省州县相关文件,熟悉扶贫精神,用足用活扶贫政策。很快,他从“城里人”变成了“村里人”从“我们疾控中心”变成了“我们荷日恒村”。 如今的荷日恒村,通过项目争取和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已发展为5个,分别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赛木德汽车修理中心、合作社畜产品加工厂、合作社牦牛高效养殖基地,以及欧拉羊繁育基地、梅朵赛青服装加工厂。今年,荷日恒村仅牦牛养殖社挣了30万元。 那日宗民族服饰厂是荷日恒村的扶贫项目,开张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了效益,村里所有人都对这个服装厂充满了信心。“现在服装厂里有十多位工人,都是荷日恒村的贫困户,经过前期40天的短期培训后,现在已经上岗了。目前,这里的工人每人每月将近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同时年底的时候,工人们还和其他村民一样,有1万元左右的分红。”那日宗民族服饰厂厂长扎西尖措说。 “2016年,这个村贫困户的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500元增至5600多元,顺利摘穷帽。全村建档立卡的6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村也达到退出标准。”张立成高兴地说。
图:荷日恒村牦牛养殖 一个纯牧业村,到底是如何脱贫的?张立成的答案是“因人因户施策,让扶贫政策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按照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的原则,充分考虑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脱贫意愿, 对全村建档立卡的61户221人贫困户,因人因户施策,确定特色产业脱贫35户132人,劳务输出脱贫23人,易地搬迁脱贫61户,生态保护脱贫11人,资产保护收益脱贫8户27人,发展教育脱贫26人,大病救助脱贫61户221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18户62人。 忠克吉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非常艰难,属于荷日恒村的低保贫困户。在河南县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往日笼罩在忠克吉一家身上的忧愁一扫而光。“去年10月我成为村里的草原生态管护员,3个月领了5400元的工资,去年分红得了2万多元,家里的生活比往年有了大改善。”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忠克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