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变叶病异名俗称芝麻公、绿花病。病原类菌原体M10。分布1980年在广东发现。
芝麻变叶病为害症状
我国1980年在广东发现。染病植株矮化,叶片变小丛生,节间缩短,花柄拉长,花瓣转绿,柱头伸长,长出叶子,病株不能结实。损失率39%左右。
芝麻变叶病病原形态特征
MLO称类菌原体。在电镜下观察病株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可见到球形、椭圆形菌体,大小190~970nm。
芝麻变叶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传毒介体据印度研究是一种叶蝉(Orosiusalbicictus)。病原能为害芝麻属的其他种和芥属及猪尿豆属植物。该病发生与传毒叶蝉数量、种群密度、播期有关。播期早、叶蝉密度高易发病。
芝麻变叶病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如印度的Te103、E1036、Si1002、Si2556等。
(2)加强田间管理。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清除田间以及周围杂草,破环传毒虫媒生存环境。
(3)药剂防治。国外用甲拌磷或久效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结合喷洒异狄氏剂,可抑制该病扩展。 常用药剂 甲拌磷、久效磷。
(4)国外用甲拌磷或久效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结合喷洒异狄氏剂,可抑制该病扩展。(2)种植抗病品种如印度的Tel03、E1036、Sil002、Si255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