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营山县青山村是一个处在山湾里的村落,交通十分不便,和外界交流也少,因此经济不发达,成了一个比较贫困的村庄。不过从2015年开始,该村找准方向因地制宜发展食材和药材种植,成功靠产业扶贫,让村民们都能够脱贫增收。
图:当地食材、药材种植 靠山吃山兴产业 山湾里的青山村变了样 来自南充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欢,是营山县带河乡青山村“第一书记”。严欢介绍,带河乡位于营山县东部,因营山境内最大河流——流江河呈“几”字型似一条彩带流经全乡而得名。青山村,则是带河乡里靠东的村落。“以前村里不通路,没有桥,村民出行全靠渡船,庄稼地里的东西卖都卖不出去,村民收入全靠务工。” 2015年,严欢来到青山村。“这里虽然贫穷,但是依山环河,土地肥沃。”于是,村里因地制宜抓产业推进,水田发展莲藕、旱地发展中药材、山上发展养殖业、整村推进乡村旅游。截至目前,业主种植的750亩莲藕已陆续出售,莲藕种植合作社112户村民通过务工及土地入股定额分红户均增收1050元。 重点发展中药材 半夏户均增收上两千 临近年关,60岁村民的周汝超,正在准备年货。今年,他种植的柴胡、半夏,卖了3000多元。加上地里的其他收入,周汝超笑称要过“丰收年”。 中药材种植,是青山村重点发展产业。为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帮扶单位协调青山村和太极集团南充制药有限公司、五星金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2017年,全村种植佛手、半夏、青蒿、柴胡、黄精、益母草6个品种,种植面积约370亩,其中柴胡、青蒿两个品种均超过100亩。 12月上旬,青山村半夏第一次丰收,签了订单的中药企业还没进村,村民田里的半夏就已经卖完,好几家药商竞相到村抢购,卖出了16元1斤的好价钱。 “我们正在谋求技术改良,预计明年中药材种植增产1.5倍。”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王福,由南充市食药检所派驻进村,为村里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保障。“我们在多品种保量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半夏种植。明年将试推行一年两熟种植方式,促进村民增收。”王福介绍,今年有3个品种中药材已见效,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的98户村民户均增收2300元以上。 产业扶贫持续发力 食药特色来“造血” 南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泽林介绍,精准扶贫除了“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南充食药局根据自身优势,带领青山村村民“靠山吃山”,科学致富,在中药材和食材种植上发展产业。同时联系行业专家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问题,联系食药企业解决销售渠道问题,为青山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据了解,2015年以来青山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户户“单打独斗”到“入产业园、进合作社”,从传统种养殖“增产不增收”到中药材半夏“在村里也能卖成钱”,产业连成了片、形成了规模、取得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