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花卉产业正在日益兴起,花卉产业也成就了许多贫困户,不过新鲜花卉的储存时间毕竟还是比较短,因此仿真花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在昔阳县赵壁乡黄岩村,仿真花产业成了这里无法外出就业的村民的“救命草”,仿真花真正成为了群众的“致富花”。
图:李家沟村的闫月梅(左)展示她做的仿真花 凭借双手改光景 近日中午,昔阳县赵壁乡黄岩村,62岁的乔秀莲收拾好碗筷,便在炕沿上摊开席子,与高位截瘫的老伴王爱林开始做仿真花。乔秀莲负责粘花,老伴负责穿枝引叶。两位花甲老人动作娴熟,配合有序,一天下来,能制作200枝。“家里有个病人,缠人,现在好了,能做仿真花,挣钱、照顾家都不耽误。”乔秀莲一边说,一边将自己手边摞成堆的花枝往老伴胸前推近了一些。王爱林接过花枝笑着说:“瘫了十来年没干过活,生活全靠政府补贴,自从做这花花,觉得自己有用了,不仅能帮着贴补家用,还能活动手指,锻炼脑子。”昔阳县原妇联主席赵瑛琳介绍,今年引进仿真花制品加工产业,工厂开到村民家门口,切实解决了妇女在家照料孩子无法外出就业、孤寡残疾老人行动不便等难题。 在界都村的仿真花制作加工点,务工3个月的陈莹莹一天可以加工仿真花17斤,月收入两千多元。原本在县城美容院打工的吕文雅,听说村里开了仿真花加工厂,便辞了工作回到村里制作仿真花。这位刚满20岁的姑娘直接表达着自己的想法:“离家近,工作环境单纯,只要自己用心,钱也不少赚。” “工友就是邻里乡亲,上班可以聊天”“上下班时间自己说了算,不影响接送孩子,不耽误给老人做饭”“按工作量算工钱,越干越顺手,钱就拿得多,还不用看人脸色”……走访开设在村里的制作车间,大家畅所欲言谈感受,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在昔阳县,仿真花扶贫项目正悄然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凝聚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用心制作每一朵花 选定项目干到底 “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能就近就业,都能稳定脱贫。”在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昔阳县委、县政府认准这个原则选择扶贫产业项目。 仿真花制作无污染、占用土地少,可复制、易推广、见效快,市场前景可观,可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让贫困群众在家里靠双手赚钱。经多方考察,当地政府最终选定了这个“短平快”的产业项目。 2016年,昔阳县委书记亲自带队,先后三次到天津考察市场,走访企业寻求合作。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将村里废弃的旧粮库、旧校舍等闲置场地改建成制作车间方便群众务工;多次召开协调会,保障项目落地……昔阳县委、县政府带着扶贫决战的信心与决心,群策群力奔赴在扶贫第一线,全力将仿真花制品加工产业打造成昔阳农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让仿真花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花。
图:花业改变了村民的生活 真帮真扶谋民利 2017年初,山西星光仿真花制品有限公司成立,成为第一家落户昔阳的仿真花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星光公司按照全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方向,不断拓展加工点,并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在昔阳8个乡镇开展试点培训,推广仿真花制作。同时,星光公司开始增加企业投资,扩大发展规模,计划从单一的代加工方式向自己制作原料再进行加工的模式转变,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更广的就业机会。 随着星光公司试运行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仿真花企业入驻昔阳,仿真花产业开始在昔阳遍地开花。目前,已有13家制作仿真花企业落户昔阳,建立花头加工点43个,吸纳加工绢花妇女3000多名,其中贫困妇女2000余人,制作绢花合格率达99%以上,人均每天可实现增收40元。越来越多的昔阳妇女,凭借双手为家庭创造财富,为昔阳县打赢脱贫攻坚战顶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