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广西省贵港市中里乡:竹篾编织创收快 农民致富有希望

2018-11-11 19:21:23浏览:81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中里乡,是广西省贵港市下面的一个乡镇,中里乡目前人口9.5万人,属于人口大乡,其中多数人为壮族人,也有少部分的客家人。中里
中里乡,是广西省贵港市下面的一个乡镇,中里乡目前人口9.5万人,属于人口大乡,其中多数人为壮族人,也有少部分的客家人。中里乡山地资源丰富,加上其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因此竹子种植历史悠久,竹林众多。作为一个贫困乡,怎样结合当地优势进行精准扶贫,是当地扶贫小组恶需解决的问题。后来,人们发现,针对当地的竹林优势,发展手工竹编倒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目前厂里所有样式的竹制宫灯我都会编,皮灯的制作工艺我也学会了。有了一技之长,以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今年41岁的黄兰艳坐在堆积如山的宫灯半成品中,细长的竹篾在她手中灵活游走。   竹篾是剖削成一定规格的长条状薄竹片,可以用来编制成竹篮、凉席等物品。   在黄兰艳的家乡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周围山上生长的大量毛竹以前多被村民砍伐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几乎没有人会把这些稀松平常的竹子和脱贫致富联系起来。   为了让日子好起来,当地不少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黄兰艳有4个孩子要照顾,根本没法外出打工。黄兰艳说,她家里只有不到一亩的土地,加上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4年年底,从中里乡走出去的大山子弟——韦军民,将他在江苏的公司搬回广西老家,创立广西东方尚贤文化有限公司,主要依托中里乡丰富的毛竹研发生产国家非遗项目之宫灯和油纸伞。   “宫灯和油纸伞手工制作相对简单,适合贫困山区的群众。”韦军民告诉记者,从毛竹种植,到对毛竹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和回收,人人可种植,人人可就业。   中里乡乡长韦威华表示,当地通过建设毛竹产业园,成立毛竹种植合作社,扶持当地群众发展毛竹种植1500多亩,辐射23个村,惠及近1000多名贫困人口,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路子。   廖孟是当地竹制品制作的老手艺人,今年62岁的他也是厂里的老师傅,专门负责教授年轻工人竹篾编织技术。“公司会按照市场价格回收村民们制作好的宫灯和油纸伞半成品。现在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这门手艺在得到传承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致富希望。”廖孟说。   近年来,贵港市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利用当地毛竹资源,按照“在农村建厂、招收农民工、购买农产品原材料、毛竹发展种植”的原则,创新“1+X”培训模式,由1名熟练工培训X名工人,对毛竹产品进行加工和回收,当地8万多人可以在家手工制作宫灯和油纸伞,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周期短获利快 2018年最赚钱的三种农作物

上一篇:

四川省渠县:加工出售咸鸭蛋 泥笆蛋变致富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