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要发展就需要集体产业,集体经济的带动下才能有实现全村的脱贫。在贵州省纳雍县厍东乡陶营村徐富军大力推动村里发展瑙红樱桃产业,在他的带动下和指导下村里玛瑙红樱桃产业发现迅速,实现了全村脱贫,现在已经走上了致富路。
在贵州省纳雍县厍东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蔡安禄带领下,调研组成员见到了大家说的“玛瑙红樱桃之父”——徐富军,他推动陶营村樱桃产业发展,带动了全村脱贫致富。
徐富军1986年从黔西南州农校园艺专业毕业,被分配到纳雍县农业局,工作第一天被派到村里蹲点,一蹲就是两年多。回到农业局后,他响应县政府“科技人员留薪留职领办创办‘四园三场’(茶园、果园、菜园、药园,猪场、牛场、鸡场)”的号召,1990年到陶营村领办“纳雍县总溪河园艺场”。他从小在陶营村周边长大,知道这里气候、土质适合栽培樱桃,就想通过改良樱桃品种带领家乡人民致富。
玛瑙樱桃
在樱桃品种改良方面,他付出了极大努力。首先是资金投入。投入资金要付给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场3年,累计投资超过40万元,一直没看到收益。其次是承担损失。1993年4月的一场冰雹让进入盛产期的50亩樱桃颗粒无收,损失近10万元,冰雹把徐富军的“眼泪都打出来了”。徐富军感慨地说:“当时真是倾家荡产,遇到朋友都想躲开,怕被催债,买一件衣服都不舍得。”1994年和1995年的樱桃终于迎来了丰收,但是品质较差,价格不高,实现致富还远远不够。再次需要有双慧眼。1996年4月,徐富军在果园里发现一株十分特殊的植株,该树结出的樱桃颗粒大、颜色好。经过仔细确认,这是一株全株变异的植株,1998年进行了高空压条嫁接试验,在5亩地上试验,1999年冬增加试验面积20亩,2000年再增加试验面积100亩。2003年,新培育的樱桃终于挂果,当年产量达到2000多斤,批发商价格达到每斤4.5元,是传统樱桃的3倍。新培育樱桃颜色与玛瑙红非常相似,徐富军就给新品种樱桃命名为“玛瑙红樱桃”。成功培育出玛瑙红樱桃之后,徐富军大力推广,并实现产业化发展,他给周边农户免费提供玛瑙红樱桃幼苗,给予栽培、嫁接压条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带动大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