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又名凉瓜,是葫芦科植物,为一年生攀缘草本。茎、枝、叶柄及花梗披有柔毛,腋生卷须。叶子的直径达3至12厘米,有5至7道掌状深裂,裂片呈椭圆形,外沿有锯齿。春夏之交开花,雌雄同株,黄色。果实长椭圆形,表面具有多数不整齐瘤状突起。种子藏于肉质果实之中,成熟时有红色的囊裹着。苦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原产地不清楚,但一般认为是原产于热带地区。在南亚、东南亚、中国、和加勒比海群岛均有广泛的种植。今天山村网的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苦瓜的病虫害:
苦瓜灰霉病:
【症状】:要为害幼瓜,也可为害叶、茎和较大瓜。幼瓜多由残花侵入,致使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霉层,进而向幼瓜发展,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较大瓜发病,病部变黄褐色并生有灰色霉层,以至腐烂或脱落。病叶一般由脱落的病花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病斑。病斑边缘明显,灰褐色,表面有少量浅灰色霉。烂花、烂瓜附着在茎上也能引起茎部发病,病茎腐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靠分生孢子传播侵染引起发病。分生孢子在田间借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和枯死的组织侵入。本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病菌在2℃~31℃范围内可以生长发育,发育最适温度20℃~25℃。要求90%以上相对湿度。喜弱光。
【防治方法】:
(1)高畦栽培,最好覆地膜。
(2)施足有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均匀灌水,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3)密度不要过大。生长中、后期适时适量摘除植株中、下部老叶,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发病和病情发展。
(4)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为减少病菌侵染,可摘去幼瓜上的残花。
(5)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
(6)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苦瓜白斑病:
【症状】:苦瓜白斑病是由一种叫苦瓜尾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早期出现褪绿变黄的圆型小斑点,逐步扩展成近圆型或不规则型,直径约1—4毫米的灰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较明显。病斑中间灰白色,多角形或不规则状,上生稀疏浅黑色霉状物,在潮湿时易看见。常常易造成病斑穿孔。
【发生条件】: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为翌年侵染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到苦瓜叶片上侵染,引起发病。由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继续传播发生再侵染。广东地区一般在5—9月份的夏季高温期发生。该病虽然不会使叶片枯死,但造成叶片上众多的小斑点,影响光合作用,并促使叶片较快转向衰老,影响苦瓜质量和缩短苦瓜采收期,造成减产,据观察,多数瓜田在第一批瓜膨大或收获后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缺乏有机肥、偏施化肥过多、土壤板结的瓜田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防治苦瓜白斑病,一是要搞好田间清洁,清除消毁病残株,减少田间病源积累;二是要施足有机肥,改良土质,增强肥力,保证苦瓜根深株壮,提高抗病力;三是在苦瓜第一轮结瓜时及时追肥,保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获得足够营养,追施绿芬威、百施利或绿丰素等叶面肥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并适当疏摘侧芽,保证新芽枝叶能够叶厚色绿。
苦瓜穿孔病:
【苦瓜穿孔病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斑近圆形,黄褐色至黄白色或灰白色,横径1毫米至数毫米不等,斑面出现针头大的小黑点。后期病斑组织易脱落成叶片穿孔,穿孔斑周缘尚残留坏死组织。本病与尾孢叶斑病颇近似,不同点在于:本病病征为小黑点而不是霉状物,且多呈穿孔斑。
【苦瓜穿孔病发病规律】:
病菌均以菌丝体和分孢器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雨水溅射而传播侵染致病。温暖多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
【苦瓜穿孔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结合防炭疽病综合防治。
(3)用50%安瑞克8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