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黄化病
学名PipernmigrumL.属胡椒科小型木本攀援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香辛作物之一。果实可做药用,具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能。也是重要调味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症状轻病株为少量顶部嫩枝及叶片发生黄化现象,植株及中下部叶片生长还较正常。重病株矮小,主蔓萎缩,节间变短,叶片小且狭,硬而厚,黄化。病株花穗短小,结实率低,严重影响产量。
病原M10称类菌原体。病株嫩枝叶柄韧皮部筛管细胞中有大量类菌原体,大小300—760nm。
胡椒镰刀菌枯萎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成株期,但苗期也可被害,地上部症状较复杂,有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慢性型发病持续期较长,一般1—2年,甚至更长时间。病株初时生长点停止生长,顶端叶片褪绿变黄,后自上而下扩展至植株的大部分叶片泛黄脱落;同时嫩梢出现回枯,逐渐往下扩展,严重者,叶片甚至枝梢大量脱落,以致病株枝条稀疏,仅基部稍密,最后植株枯死。在这一类型内,还包括一侧(或主蔓近基部的某几条分枝)呈上述慢性发病症状,另一侧却表现正常。急性型发病期一般持续4—6个月或稍长时间,起初症状同慢性型,但约半年左右时间,整个植株突然失水萎蔫,很快枯死,而大量叶片萎黄不落,剖开主蔓,维管束变黑色。
病原FysariumoxysporumSchl.f.sp.piperisQ.S.CheoetP.K.Chi称尖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在PS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茂盛,絮状,菌丛反面紫红色,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细胞瓶梗型,椭圆形、卵圆形或肾形,0—1个隔膜,4—10×2—3(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孢壁薄,两端尖,无色,顶细胞稍呈钩状,基部有足细胞,3—5个隔膜,大多数3或4个,3个分隔的大小23—42×3—4.7(μm),4个分隔的大小38—47×3.6—5.3(μm)。厚壁孢子多,球形或椭圆形,单生或2个串生,光滑,常间生,无色;在米饭培养基上,初淡黄褐色,后呈紫红色。在CMA上易产生大量厚壁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两种镰刀菌均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寄主病残组织或土壤中越冬,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是本病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从休眠转为大量产生抱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引致发病。每年3月始发后,遇高温高湿的雨季流行。湿度大的果园(药园)或台风多、机械伤口多发病重。
辣椒斜纹夜蛾
辣椒斜纹夜蛾形态特征:
以幼虫危害。成熟幼虫体长35~47毫米,体色变化大。腹部各节背面均有1对似半月形或三角形的黑斑,以第1、第7、第8三节的黑斑最大。气门椭圆形,黑色。气门下线由污黄色或灰白斑点组成。
辣椒斜纹夜蛾生活习性:
斜纹夜蛾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在广东地区,全年都可繁殖,冬季可见各种虫态,无越冬休眠现象。幼虫共6龄,有假死性。2龄前群集在卵块附近取食叶肉,被害叶筛孔状,并有吐丝随风飘散的习性。3龄开始分散。4龄开始进入暴食期,白天潜伏,夜间危害。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对甜、酸物也有趋性。卵成块产于叶背。当平均温度为24~25℃时,卵期5~6天。
辣椒斜纹夜蛾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消除杂草,秋翻或冬耕消灭部分越冬蛹,摘除卵块及带有群集的低龄幼虫的叶片。在清晨人工捕杀老龄幼虫。
(2)诱杀成虫。在成虫期,用黑光灯或糖醋钵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1~2龄幼虫分散前为最佳施药期。可用5%卡死克乳剂1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剂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液,或47%乐斯本乳剂1000倍液喷雾,或虫瘟一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米满胶悬剂1500倍液,或50.5%农地乐1500倍液,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