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防治措施

2013-04-18 14:43:03浏览:1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主要是为害叶片、叶鞘、茎、节、穗、枝梗和谷粒。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称为细菌性鞘腐病, 一般在7月下荀至8月初发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主要是为害叶片、叶鞘、茎、节、穗、枝梗和谷粒。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称为细菌性鞘腐病, 一般在7月下荀至8月初发生。水稻叶片染病初为褐色水浸状小斑,后扩大为纺缍形或不规则赤褐色条斑,边缘出现黄晕,病斑中心灰褐色,病斑常融合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不见菌脓。叶鞘受害多发生在幼穗抽出前的穗苞上,病斑赤褐,短条状,后融合成水渍状不规则大斑,后期中央灰褐色,组织坏死。已抽出穗受害部多在新抽穗的颖壳上,初为近圆形褐色小斑点,严重的不但整个颖壳变褐色,有的还可深入到米粒上,形成病斑米。        
几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1.轮换选择优质、抗病品种。   
2.对带病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带病稻草要进行销毁,稻田附近或池埂上的野生寄主(杂草)也要清割除掉。        
3.注意稻田水肥管理,浅水灌溉、严禁与带病水田串灌;科学施肥、防止氮肥过多。  
4.可采用配施稻瘟灵、或30%恶霉灵水剂1200-1500倍液页面喷施\或撒来旺、或富士一号500ml兑水150千克,于抽穗前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严重地块在齐穗期连喷施二次,间隔7天,可取得很好防效。水稻孕穗初期至抽穗期,每亩每次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250至400克,兑水喷雾,重病田喷3次,轻病田2次,每次间隔7天。水稻幼穗形成至孕穗期,每亩每次用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50至400克,兑水60至75升常量喷雾,一般喷药2至3次,间隔期为7至10天。每亩每次用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100至150克,兑水40至50升喷雾或30% 甲霜恶霉灵叶面喷施稀释1500-2000倍液即可。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一旦发生,对植株的危害很大,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近几年来此病的危害呈上升趋势,尤其在抽穗期遇低温或阴雨连绵时,高产栽培田块危害往往严重,病菌侵入谷粒产生病斑米,影响稻米品质。强风暴雨常促成病害蔓延,低温可加重为害。土壤酸性、偏施氮肥都有利于发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为细菌病害,常与稻瘟病同期伴随发生,应采用细菌杀菌剂和真菌杀菌剂配施防治。在防治和治疗此病害时选择方法一定要正确。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杀扑磷中毒急救措施

上一篇:

农药的二次稀释怎样进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