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油菜番茄斑潜蝇Liriomyzabryoniae(Kaltenbach)别名瓜斑潜蝇,属于双翅目,潜蝇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分布在中国、日本、欧洲、非洲、以色列等国家。斑潜蝇除番茄斑潜蝇外,具有重要性的还有三叶草斑潜蝇(L.trifoliiBurgess);线斑潜蝇(L.strigata);美洲斑潜蝇(L.sativae)和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等。五种斑潜蝇形态极相似。寄主植物广泛,可以危害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36科。嗜食番茄、瓜类、莴苣和豆类。是高杂食性害虫,是危险的六小害虫之一。
为害特点:幼虫孵化后潜食叶肉,呈曲折婉蜒的食痕,苗期2-7叶受害多,严重的潜痕密布,致叶片发黄、枯焦或脱落。虫道的终端不明显变宽,是该虫与线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美洲斑潜蝇相区别的一个特征。
形态特征:成虫翅长约2mm,除复眼、单眼三角区、后头及胸、腹背面大体黑色,其余部分和小盾板基本黄色;成虫内、外顶鬃均着生在黄色区,蛹后气门7-12孔;卵米色,稍透明,大小0.2-0.3×0.1-0.15(mm);幼虫蛆状,初孵无色,渐变黄橙色,老熟时长约3mm;蛹卵形,腹面稍平,橙黄色,大小1.7-2.3×0.5-0.75(mm)。
发生规律:番茄斑潜蝇在北京于3月中旬开始出现,5月12-19日出现第一个峰值,6月23日-7月1日出现第2个峰值,7月28日-8月18日无虫。9月15日-22日出现最高峰,10月20日以后虫口数量下降。该虫在台湾全年均发生,台湾风山年生25-26代,在甘蓝上主要有两次发生高峰期,一次在3-6月,4月达到高峰;第二次高峰在10-12月,10月进入高峰,种群密度上半年高于下半年,7-9月雨季发生少;4月和10月均温25-27℃,降雨少适其发生。经试验15℃成虫寿命10-14天,卵期13天左右,幼虫期9天左右,蛹期20天左右;30℃成虫寿命5天,卵期4天,幼虫期5天左右,蛹期9天左右。幼虫老熟后咬破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25℃条件下每雌产卵量约183粒。在甘蓝上卵多产在真叶上,基部叶片最多,偏喜成熟的叶片,由下向上,较有规律,少部分产在子叶上。该虫在田间分布属扩散型,发生高峰期,全田被害。天敌有蛹寄生蜂Halticopteracirculus(Walker)和OpiusphaseoliFischer等。
防治方法:(1)严格执行检疫,严禁疫区蔬菜、花卉随意外调、外运。(2)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及时深翻整地,清除田间病残体,可以杀死一部分越冬蛹,减少虫源基数。(3)生物防治。释放姬小蜂Diglyphusspp、反颚茧蜂Dacnusinspp.、潜蝇茧蜂Opiusspp.等寄生蜂,这三种寄生蜂对斑潜蝇寄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