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单季稻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及技术

2013-04-26 15:22:17浏览:33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单季稻,一年只种一季稻的一种稻作制度。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长江流域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南方部分丘陵山区也
       单季稻,一年只种一季稻的一种稻作制度。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长江流域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南方部分丘陵山区也有种植。各类农作物的病虫预防措施都是不相同的,稻飞虱和卷叶虫属迁飞性害虫,可以随风雨远距离迁飞繁殖为害,在我市单季稻大发生频率很高,是本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据市病虫测报站灯下监测、田间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及气象因子综合分析,预计当前单季稻白背稻虱中等偏重发生,稻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局部地区中等偏重发生。望各地广大农户密切注意,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单季稻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及技术

  一、发生趋势

  1、四(2)代稻虱:灯下自5月上旬初见至6月27日晚止,共诱褐稻虱345头,白背稻虱3968头,合计4313头;在6月16日、22日出现迁入高峰,虫量为164-1192头,灯下诱虫量比去年同期1556头增1.77倍。6月28日板桥花戏、藻溪九里等地单季稻中浙优1号、涌优15品种田调查,平均虫量4.7头/丛(幅度2.6-12),卵量115粒/丛,虫卵量较高。当前阵雨天气也有利于该虫迁入、发生危害,预计四(2)代白背飞虱将中等偏重发生,防治适期在7月2-4日。

  2、四(2)代卷叶虫:据太湖源碧淙等地田间赶蛾,今年我市前期今年三代稻纵卷叶螟迁入迟,迁入峰不明显,发生轻。进入梅汛期以来,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各地田间蛾量开始上升,部分地区出现四(2)代迁入前峰,但各地观察主峰还没有出现。由于当前天气降雨频繁,十分有利卷叶虫迁入和发生,预计四(2)代蛾子主迁峰将在近期出现,防治适期在7月中旬,本站将继续观察预报。

  二、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

       1、掌握防治适期:

  稻纵卷叶螟由于常年田间发蛾峰多、发生量大、地区间和田块间差异大,以及低龄幼虫为害不易被人们发现等原因,经常出现大面积稻叶被纵卷叶螟刮白现象。由于目前使用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对于防治适期要求较严,若错过最佳防治适期,则会影响防治效果,增加防治成本。因此广大农户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主要为害期,密切注意本市病虫测报站的病虫情报,根据预报在纵卷叶螟的卵孵高峰期及时开展防治。

  稻飞虱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化学防治控制。当前单季稻稻虱防治适期掌握在7月2-4日前后,要求普治一次,卷叶虫重点针对目前虫量较高田块,在防治稻飞虱时进行查定,若达百丛50个新虫苞防治标准,可进行兼治。

  2、选用对口防治药剂:

  防治稻飞虱可选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0克/亩+25%速灭威100克/亩、或25%吡蚜酮25-30克/亩。兼治卷叶虫,可加入30%阿维.灭幼脲乳油67毫升/亩,或1.8%阿维菌素75-100毫升/亩(阿维菌素注意早晚施药),兑水2背包喷雾。当四(2)代卷叶虫主峰发生,虫量较大,或世代重叠严重,一次尚不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为害时,过5-7天再用药一次。

  3、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使用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优质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不安全农药品种;把稻米农药残留控制在允许水平以内。在同一个水稻生长季节内,避免二次以上重复使用同种化学合成农药,以减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选择对自然天敌杀伤力小的化学农药,施药时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衍的环境,保护天敌,充分利用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持续控制作用。
相关阅读:    水稻病害            水稻虫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蒜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上一篇:

葡萄要想稳增收记得防病虫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