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主要病虫害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2013-06-30 17:29:38浏览:28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当前,华南、江南、西南早稻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大部中稻处于返青分蘖期。截至目前,水稻病虫害总体
  当前,华南、江南、西南早稻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大部中稻处于返青分蘖期。截至目前,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水稻螟虫发生程度重于或接近上年同期,“两迁”害虫、常发性病害等发生危害期有所推迟,程度轻于上年同期。近期随着南方稻区降水增多,水稻“两迁”害虫大量迁入,田间虫量上升较快,稻瘟病呈现蔓延势头。各地需加强调查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为指导防治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预报信息。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月份华南西南部、西南东南部、江南北部及长江中下游稻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南方大部稻区降水量超过100㎜,华南沿海、江南北部局部地区降水量达300~400㎜;南方稻区温度较常年略偏高,华南北部和江南南部稻区温度较常年偏高1~2℃,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及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流行。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将继续大量迁入,田间为害进一步加重,发生范围进一步向北扩展。水稻螟虫在南方稻区继续发生为害,症状进一步显现。稻瘟病和稻纹枯病南方稻区扩展加速,发生程度进一步加重。当前正值早稻穗期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地需加大监测预警力度,及时掌握田间发生动态,准确发布中短期趋势预报,为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总诱虫量为37.5万头,分别较上年、历年同期平均增加46%和36%;福建、湖南、贵州、云南多地连续出现千头以上的单灯单日迁入量,其中福建和湖南分别在5月22~24日和5月25~26日连续出现万头以上的单灯单日迁入量。田间虫口密度上升迅速,华南南部田间虫量较高,一般百丛虫量400~1600头,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同期,海南三亚、陵水和琼海等地局部田块出现“冒穿”现象,百丛虫量高达2.6万头,其中褐飞虱占65%。华南大部和江南稻区发生程度轻于上年同期,接近常年,一般百丛虫量300~800头,高的1000~2000头,广西东南部局部高达3.7万头。
 
  稻纵卷叶螟在华南西部、江南西部、西南东部稻区中等发生,全国累计发生面积2704万亩次,较上年同期减少6.8%。6月份以来,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西南稻区出现蛾高峰,其中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多地峰期虫量超过100头,广西局部高达1.8万头。华南西部、西南东部和江南西部稻区田间亩幼虫量高于上年同期,一般2000~8000头,高的3万~5万头,广西局部高达7万多头。田间卷叶率一般1%~4%,高的12.5%~18.5%,广西西部局部高达50%。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天,杀死虫蛹。
 
    二、保护利用天敌:    提高自然控制能力:我国稻纵卷叶螟天敌种类多达80余种,各虫期均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保护利用好天敌资源,可大大提高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纵卷叶螟天敌约80多种,:各虫期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卵期寄生天敌,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如纵卷叶螟绒茧蜂,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对纵卷叶螟都有很大控制作用。
 
    三、化学防治:    根据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尤其是穗期损失更大的特点,药剂防治的策略,应狠治穗期受害代,不放松分蘖期为害严重代别的原则。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时期应根据不同农药残效长短略有变化,击倒力强而残效较短的农药在孵化高峰后1~3天施药,残效较长的可在孵化高峰前或高峰后1-3天施药,但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结合其它病虫害的防治,灵活掌握。参考实用药剂:1、得力士(20亿单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江西正邦生化有限公司)2、金爱维丁(5%阿维菌素乳油,深圳诺普信品牌产品),3、乐斯本(48%毒死蜱乳油,陶氏益农),4、5%氟铃脲乳油,5、10%氟铃·毒死蜱乳油。6、康坤(3.2%阿维菌素微乳剂,山东天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注意轮换和混配用药,不同区域使用药剂请咨询当地植保技术专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水稻晒田的最佳时机选择

上一篇:

烤烟主要几种病虫害的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