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了病害,还要进一步了解病原微生物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又在什么条件下病害流行。熟练掌握了当地主要病害的来龙去脉,就能主动的控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少受害。关键是抓住病害发生的弱点,才能避免面盲目用药,把药物用到最需要防护的时期。
一、种子传播。
病菌潜伏在种子内部或附着在种子表面,播种后病菌即萌发,侵入幼苗并随植物生长,后期显病,如麦类各种黑穗病、黑粉病,高粱、玉米丝黑穗病,棉花炭宜病、红腐病,马铃薯、甘薯的薯块带病传播环腐病、黑斑病。此外还有一些带病残体或病原物混在种子之中传病,如小麦粒线虫病,禾谷类全蚀病等。
对这类病害只要控制住种子(种苗)的环节,用药剂处理种、苗,并且认真处置,合理用药就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接触传播。
病菌通过农事作业中的农具、植物伤口传播,还有一些病毒病和果品贮藏病等也是经过接触传播。
三、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最重要的一类方式,许多重大病害是气传的。有的是近距离传播或在同一个大棚,同一个果园,在小环境中不断传播、为害,再传播。如大棚蔬菜的灰霉、霜霉等菌。有的病菌可随气流远程传播到数千公里外,如小麦锈菌。
有一些病菌能由雨水滴溅落传播,或在田中随灌溉水(雨水)传播。
四、土壤传播。
病原体或残存在秸秆上的病菌留在土中,有的菌生存在土壤中,如立枯病菌、纹枯病菌、菌核菌类、麦类全蚀病菌、根腐病菌以及根结线虫、胞囊线虫等。
五、昆虫传播
多种蚜虫、飞虱、叶蝉,吸吮带病植物的汁液,通过为害健康植物而传播病毒病。害虫是带毒及传播者,故应大力防治这类昆虫,杜绝传播病害的媒介。并应注意对农田周边地带害虫寄居场地的防治,减少虫源和毒源。
通过对病菌传播途径的分析可以看出,种传病的为害侵染集中在幼苗阶段,要重点保护的也正是在这一重要时期。玉米丝黑穗病菌的侵染期很长,在幼苗5叶期之前都可侵害玉米苗,因此要求施用持效期长的药剂。小麦纹枯病菌,生存在土壤中,温度、湿度、适宜它就活动,并侵害麦苗,故秋播麦苗期及麦苗越冬返青阶段有两次受病菌侵害的时机,若只保护秋苗,翌年春季仍然要受害。胞囊线虫的生育期不一,世代多,故线虫侵害作物根系的时间长,最好用持效期长的药剂及采用土壤施药等技术措施,以减少线虫的侵害。
接触传播,关键要防止手和工具在操作时的传播,即重点保护作物不受侵害,以预防为主。昆虫传病,灭虫要早,减少虫源,自然就减轻了发生程度。近程气传病害如保护地蔬菜和果园的病害,要及时预防,控制初次侵染病菌的数量,减轻发病。由于需要多次用药,故而应注意病菌是否对药物产生了抗性,并合理轮换使用。
对远程传播的病菌,则要注意病情预报,在轻发生年份不一定每年按时防治。当预报将有较大流行危害时,则应及时地合理用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