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我国电商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在一些偏远的农村贫困地区,村民们也借助农村电商,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 去年年底,贫困户托合提·奥布力种植的葡萄通过电子商务卖了个好价钱,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如今,他不仅喜欢上了电子商务,还参加了“农民夜校”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喀什,像托合提·奥布力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发展模式正在让他们告别贫困。 “电商新模式”走进喀什农村 2015年中央下达“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号文件,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发展农村电商”大运动。 喀什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了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全力推动“喀什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采取“政府主管、企业运营、公益为主、市场为辅”的运营方式,共同打造“互联网+特色旅游+生态农业+精准扶贫”的喀什市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在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上,喀什市把“脱贫攻坚”、“助农增收”定为首要任务,成立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充分利用在喀什市各乡(镇)、村建成的101个服务站点,为农民实现农产品信息收集、收购的实体服务。同时,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发双语电商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提报农产品信息服务,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缺乏渠道等问题。在物流上,喀什市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自建物流体系,实现市、乡(镇)、村三级统一配送体系,为农产品上行提供有力保障。 “互联网+精准扶贫” 深秋的傍晚,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的村民们如约来到村委会的培训教室,参加“农民夜校”的学习,学习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课程。 56岁的托合提·奥布力,是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阿亚克萨依巴格1组的贫困户,他独自一人抚养聋哑女儿图妮萨古丽,生活贫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2.5亩的木纳格葡萄园;葡萄每年产量在2000多公斤,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单一渠道“乡镇巴扎”销售,局限性大,导致部分葡萄烂在园子里;因为缺乏销售渠道,喀什距离内地又比较远,信息相对闭塞,好的东西出不去也进不来,造成“难买难卖”。 2017年10月,托合提 奥布力通过农村电商宣传海报找到了伯什克然木乡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希望也能通过电商销售自己的葡萄,工作人员积极开展了对接工作,并将此信息传送给了喀什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托合提·奥布力家的葡萄进行了包装宣传,并通过现有电商渠道,销售葡萄近1000公斤,销售价格达到5元每公斤,提高了托合提 奥布力的收入。 “电商夜校”因地制宜 因为劳作问题,农民没办法到喀什市电商培训中心参加组织的电商知识培训,喀什市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因地制宜,设立“农民夜校”电子商务培训班。针对喀什市各乡(镇)村开展了多期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培训,通过开展“农民夜校”打破文化和地域壁垒,让互联网渗入每个村,让电子商务意识渗透到每个农民的思想里。通过电子商务的培训,有效推进喀什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家乡喀什噶尔好,水果又多又甜,羊肉品质好,但是我们喀什太远了,好的东西出不去也进不来,现在有你们就太好了,互联网就像连接我们与世界的桥,它能够帮我们把东西卖出去,也能够在家里面就买到心仪的东西。”参加培训的帕提古·琼在“农民夜校”培训上说。 随着网络的覆盖越来越广,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日益改善,通过多种形式的电商培训,让村民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意义,共同探讨互联网下商品的流通方式、消费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刻改革。帮助村民正确认识互联网,进一步提升农民对电子商务网络的认知能力,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是喀什市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助力喀什市农民脱贫增收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