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我国科学家群体对水稻科研做出了全球罕见的贡献。除了在育种方面,如何在种植上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也是科学家致力研究的方向。那么水稻应该怎么种,才能帮助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答案是“水稻+”。
水稻 日前,在湖北省洪湖市召开的全国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交流会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宣布启动实施“水稻+”“551”工程,大力推行“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到5000万亩,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 据介绍,“水稻+”是以水稻生产为本,以稻田生态系统为基,以种植制度创新为魂的新型农作制度,包括稻经轮作、稻禽协同、稻渔共生等生产体系,是水稻绿色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水稻+”通过改进提升和集成创新传统模式,具有稳粮优经、种养结合、绿色高效等特点,对确保口粮安全、推进绿色兴农、实现质量兴农、加快品牌强农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全国“水稻+”应用面积约为2500万亩,按亩均效益2000元计算,实现经济效益500亿元。同时数据显示,仅以稻渔共生模式为例,就可减少用肥20%-30%、减少用药30%~40%。
水稻 全国农技中心对今后“水稻+”“551”工程进行部署,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模式集成,联合水产、畜牧、农机等部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筛选适宜水稻品种,尽快集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二是强化样板打造,各地要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建立一批“水稻+”示范基地,加大“水稻+”与农耕文化、休闲农业结合力度,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强化宣传推介,广泛宣传“水稻+”在稳粮增收、扶贫开发等发面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