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收玉米每人每天顶多一亩出头,用自走式多功能玉米收获机一小时就能收5亩地,而且秸秆直接还田。这样算下来,相当于为农民多争取了近两天的工时。”日前,笔者在山东省宁阳县宁联机械有限公司采访时,已是技术部经理的李晶算出了这样一笔账。
30岁的李晶,拥有50多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凭着自己在科研方面地不懈努力,从企业技术部普通技术员做到了主管直至技术部经理的位置。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全国第四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的获奖名单中,李晶是山东省荣获“新世纪巾帼发明家”新秀奖的第一人。
大豆割晒机,是李晶在2000年发明的第一个产品,也是她获得的第一个国家专利。它的发明,缘于李晶在东北考察小麦收割机时的发现。当时在东北没有这种 机械,农民收割大豆全部是人工。李晶想:能不能利用小麦收割机的思路设计制造出能收割大豆的机械呢?可是研究起来颇费周折,现有的小麦割晒机是护刃器型 的,由定刀和动刀来回的切割交叉把小麦根剪断。而大豆不仅根粗,豆子也长得比较靠近根部。为了能突破这个技术难题,李晶拿着不同的刀片挨个组合、对比…… 终于,她和技术部的同事研制成功了动定刀刀片,刀片间同时剪切形成切割运动,就能把粗壮的大豆根铰断。经过三下东北在田间地头的改造升级,大豆割晒机终于 问世了。来自黑龙江省的经销商刘玉龙说:“大豆割晒机自2001年进入东北市场以来,产品性能、质量都不错,农民点名就要‘宁联牌’产品。”实践证明,李 晶研制的大豆割晒机比起人工收割,每亩可节约4个工时。
带着一份对农民的爱,对农民的情,马不停蹄的李晶又把目标瞄向了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研究 的前沿。她研制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升降台可以从0.2米到1.4米,割台能自由回转升降。伏山镇前伏山村农民朱建云说:“这机械,一天能收40多亩地,能 直接把玉米秸打碎还田。”针对各地农民种植模式不一样,行距不同的现状,研制适应性强的农机又成为了李晶研发设计的新课题。李晶研制出根据行距定做农机的 路子,研制出了从2行到6行都可以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系列产品,根据多宽的行距定做多宽的机子,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水稻插秧技术是进一步提高 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如今,在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实现了水稻生产的100%机械化插秧。我国种植水稻的农户大约有1.58亿户,占到全国农户总数的 64%。如何将他们从“弯腰曲背”中解放出来,让他们都能用上插秧机呢?李晶和技术部的同事们在试验田里一次次的对照比较现有插秧机的性能,找出缺点作为 技术攻关的突破口。他们研制成功的插秧机转向装置通过半圆齿圈与转向座齿轮组合,实现了方向盘的机械助力,增加左右转向的角度20°,比现有的转向装置省 时省力,每亩地减少用工量40%。
就这样,一台台小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水稻插秧机等新型农机陆续问世。近年来,李晶相继申报国家 专利52项,有50项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证书。“4HZ-2型自走式花生联合收割机”、“4YW-3型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4SZ-120/150自 走式水稻收割机”、“2ZJ-6机动水稻插秧机”等多项成果获得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奖。几年来,她带领的技术部共为公司新增销售收入5300万元,实现利 税1100万元,产品平均生产成本降低18.9%,平均年为农民节约工时1.8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