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乡村建设中心主任温铁军看来,市民农园应该是这样一种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存在。
在北京,一个叫“国仁绿色联盟”的背后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群体。在市集上,有一个摊位可以说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产品最丰富。它的背后是全国成百上千家农户、几十种农副产品以及无数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的学者和志愿者。在这个摊位,你可以购买来自各地天然健康的粮油米面、野菜菌菇、蜂蜜核桃等。
北京国仁绿色联盟正是在“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推动的新乡村建设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农民合作组织的经济联合体,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上承诺采用生态健康的方式来进行生产。为了适应市场,最初由7家合作社联合起来,组成了合作社联合社,取名为“绿色联盟”。
在温铁军看来,食物与人的距离非常重要。“在一些国家,当地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会帮你测算,你获取食物的距离有多短。距离越短越好,越是长距离的越是不经济的,是反生态的、不环保的、不可持续的。”
据了解,国仁绿色联盟在已有的全国70多家合作社和一些有生态农业理念的农户中也一直在为此努力。他们选择适宜的生产基地,用当地传统的生产方式,种植生产最适合当地的农产品。在城市则推广消费者合作社,把地头生产的生态、健康产品直接送到市民的餐桌上,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给城市消费者提供健康的农产品和真实的产品信息。
温铁军指出,欧盟国家农业新的发展方式是市民下乡、农业进城。“欧洲的农场主60%以上是市民。欧洲市民搞农业有什么特点?他未必要那么高的产量,但一定要安全。目前,欧洲农业基本上达到了安全的标准。”
据介绍,北京现在已经有五六百户认同这些生态有机产品的市民开始接受配送。
“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时候无法相信各种标签,因为这个可以随意贴,但是我们可以相信坚持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温铁军说。
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市民农业的多种可能
“市民来种菜,人们更愿意相信品质。因为他们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市民在这儿作为生产者,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监督。我们这儿的普遍现象是社会广泛参与。”温铁军指出,欧洲是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农地就在住宅区和工厂的旁边。农地就是绿化,没必要专门搞绿化和草坪。还有很多地方把绿地改造成菜园。现在欧洲很多地方在做这个事情,动员市民参与都市农业,把行道处改造成果树等,提倡社区共享。
在北京,一种以市民参与式、合作型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建于2008年,这是北京第一家引入“社区支持农业”理念的有机农场。
“我们所做的就是在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小毛驴市民农园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样既能够帮助消费者找到安全、放心的产品,也帮助农户们拓宽了市场渠道,鼓励更多农户从事有机农业,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维护食品安全。
“我们在北京郊区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状态。我希望小区的人们组织起来把小区的绿地改造成市民菜园。其实这是发达国家比较普遍的现象。”温铁军表达了对社区共享的期待。
在温铁军看来,尽管国外的模式在中国未必可以完全照搬,但小范围试一试是可以的。“因此现在出现了大量市民去郊区农场包地的现象,包一块大约30平米的地,基本就可以保证一家三口每年在蔬菜出产季吃上自己的菜。”
而对于市民农园来说,单纯地种植有机食品之外,还有更多值得可以挖掘的价值。
“现在,我们的农业变成了教育性农业、亲子农业。让孩子们去参与,这比去动物园、游乐场更有意义。亲子教育的作用更直接。还有校园农业,我们在附近的林业大学当年就已经搞了校园农业,现在我们还派出了管理团队去香港帮助香港的大学搞校园农业,把校园的绿地改造成农业。”
再进一步讲,还可以做什么呢?温铁军认为,那就是在城市里办生态餐厅,吃百分之百的农家产品。让大家知道你的餐厅消费的是当季食品,而不是远道重洋的舶来品。
“其实最好的应该是我们提供一批灶台,每人自己地里的产品自己下来上灶,自己做。”温铁军说。
实施低成本易学技术
发掘生产的文化内涵
在温铁军看来,市民农园讲究自然与人的合一,因此,不用搞高技术,只要搞低成本的、好学的。既然是市民农业,也得让市民容易掌握。因为科技含量越高,普通市民反而不容易学好。
“我们搞的是什么呢?本地土壤中提取微生物,然后发酵,形成微生物的肥和微生物的药。同时,我们养猪也是本地化的。就是本地土壤形成的微生物来搞发酵床,然后用此化解牲口的粪尿。”温铁军说,这套体系本身是完全生态化的做法,因此技术含量并不高。我们用完全自然的方法,而不用化学的方法。
据小毛驴市民农园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场原来是一块荒废的苗圃,他们一直在做改良土壤的工作。经过国家相关专业机构的检测,土壤符合有机的种植标准,从2008年开始连续4年不施用任何化肥和农药(包括商用的生物农药),重视种植、养殖结合的循环模式。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们追求农场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利用天然植物制作的营养液和一些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并通过轮作、间作、多样化种植、休耕等方式,尽可能降低生产风险。”小毛驴市民农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同样的,对于市民农园来说,文化的内涵也一直在被发掘。
“我们请了很多老师来讲课,也有自己的刊物和文化,还能让农民发挥他们的文艺特长,让农业有文化。这样一来,农业就不再是单一的生产了。比如说,我们每年有春耕节、丰收节等。”
温铁军认为,经济效益提高,生态效益显现,社会效益显著是目前市民农园的发展成果。那么,接下来还应该做什么?
“进一步的工作应该是要推进生态农业向社会农业转化,更广泛地动员广大市民、社会各阶层参与,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为了保障我们的安全,要进一步推进生态农业。”温铁军表示。更多最新三农资讯,请关注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山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