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疫病
棉铃疫病是棉花铃期最严重的病害,南北棉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严重时可减产20%一30%或更多。
症状
发病多在青铃基部、铃缝和铃尖部位开始,先表现出深青色水渍状,逐渐扩大到全铃,变成青褐色,最后成为黑色油光状。从初见症状起,一·般3一5天整个铃变为光秃的黑色,以后病铃表现局部生出…薄层霜霉状物(病原菌八病铃逐渐腐烂或成僵瓣。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病原菌与棉苗疫病菌相同。棉铃疫病是导致棉花烂铃最主要的原因,连作棉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大、氮肥用量多、长势过旺的棉田发病严重。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连续阴雨、温度高、湿度大、棉田通风透光性差,会造成大发生。地膜覆盖棉田,成铃早,烂铃率高于未盖膜棉田。
防治方法
①合理施肥,氮肥用量不宜过多,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合理灌溉和排水,灌水时要细流沟灌;适宜的密度,并且要精细整枝,及时喷缩节安等生长调节剂,防止生长过旺。②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收摘烂铃,可减少损失。③药剂防治,在烂铃高峰到来之前,喷80%代森锰锌400惜液,也可喷甲霜锰锌、敌哇铜等杀菌剂。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最严重的病害之 一。全国各主产棉区均有发生,常与枯萎 病混合发生,为害也较相似,统称黄、枯 萎病。
症状
田问现蕾前后开始发病,即 病叶边缘失水、萎蔫,叶脉之间的叶肉出 现不规则黄色斑块,逐渐扩大成叶脉保持 绿色的掌状斑驳,似西瓜皮。由下部叶片 逐渐向上部发展,不落叶或部分落叶,病 株比健株稍矮小。有的年份夏季久旱后暴 雨,或大水漫灌之后,叶片突然萎蔫,似 开水烫伤状态,然后叶片大部脱落,称为 急性萎蔫型。黄、枯萎病的区别:枯萎病 叶脉变黄,黄萎病叶肉变黄;枯萎病容易 落叶成光秆,黄萎病有的年份后期落叶成 光秆;枯萎病株型矮缩节问变短,黄萎病 稍矮缩;剖秆后枯萎病维管束变为深褐 色,黄萎病为淡褐色;枯萎病现蕾期为发 病高峰期,黄萎病发病高峰在8月下旬的 花铃期。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半知 菌类,轮枝菌属的大丽轮枝菌 (Verticillium dahiae Kleb)。该病菌的 寄主范围很广,能浸染40个科600多种植 物。种于带菌是远距离传病的主要方式。 病株根、茎、叶、铃、壳等均可带菌,病 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能存活6一7年。在 黄萎病田连作年限长、土壤内菌量大的情 况下,七八月气温高低是当年发病轻重的 关键因素。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禁止病 区棉种调往无病区或新棉区。在蕾、铃期及 时喷洒缩节安等生长调节剂,对黄萎病的 发生有减轻作用。其他防治方法见枯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