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处于最佳状态。但是这种最适条件的配合一般不能保证经常存在,当环境中条件在一定幅度内发生变化时,植物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适应的能力,如环境中某一或某些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理程序干扰过强,使其功能偏离常态过大,超过了植物的调节适应能力,则引起病态变化。所以植物病害的概念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一定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植物受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干扰作用,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和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并因此而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这种现象叫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含义:①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②造成植物产量和质量的损失。③植物病害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的,有一个病理变化过程,首先是内部生理变化,然后是组织变化,最后是外部形态变化。
植物病害可按病原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侵染性病害又可根据病原物的种类分为真菌病害、病毒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根据病原物分类的最大优点是每一类病原物所引起的病害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所以这种分类法最能说明各类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和防治上的特点。为了便于诊断,植物病害可根据受害的部位分根病、茎病、叶病及花病、果病等。
植物病害也可以按寄主植物分为大田作物病害、蔬菜病害、果树病害、花卉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等,若分得更细一些可以单一作物为主题,如小麦病害、水稻病害等,这个方法的优点是便于了解一种作物的病害问题。
植物病害还可以根据病害的传播方式来分,可分为空气传播、土壤传播、种苗传播、机械传播、昆虫传播的病害。因为病害的防治和病害传播方式有密切联系,这种分法便于根据传播方式考虑防治措施。
一种作物上往往可以发生许多病害,可以根据发生时期分为苗期病害、成株期病害和贮藏期病害等,由于各个时期病害的性质不同,防治重点不同,应根据主要对象来考虑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