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霜疫霉发病原因
荔枝霜疫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病菌能以菌丝体和卵袍子在病果、病枝及病叶中越冬,次年春末夏初温湿度适宜时即产生孢子囊、由风雨传播到果实、果柄、小枝及叶片上,主要萌发形成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为芽管,侵入后一般经1—3天的潜育期即引起发病,病部再产生袍子囊,辗转传播为害。
病果与健果混在一起,可以通过接触传染。病菌在11—30℃时均可形成袍子囊,以在22—25℃形成最多。袍子囊在8—25℃时均能萌发形成游动袍子,以在8一l 6℃萌发率最高,而在26—30℃时萌发则形成芽管。
荔枝品种间的抗病性无明显差别,一般早、中熟品种发病较重,迟熟品种发病轻,主要是结果偏迟,此时气温高,雨量少,不宜于病菌侵染而避病。接近成熟的果实比青果肉厚皮薄,含水分多,易透水,较湿润,容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