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平方米大棚 只需一人管理
刚一走进一座7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便感受到温暖。这里的黄瓜、西红柿、紫甘蓝长势喜人,蔬菜棚只有一人管理,因为里面装上了一个小小的传感器,棚内温度高了它会发出警告,土壤湿度低了它会提示,并能准确地“说出需求”,而过去,农民们只是凭借经验判断。大棚门边墙上的电子显示屏幕上显示着“温室小气候实时监测数据”.这些数据每隔10分钟就实时传输一次。在黄瓜种植区,记者见到了几个螺旋状的白色封闭式小桶,一个标有“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的小铁盒,上面架了很多线缆,这样的监测仪器棚内有七八个。这些小桶或者铁盒里面都有一个感应器,主要实时监测气温、空气湿度、总辐射度等八种气象要素数据。
11个区县已安装了 23套实时监测系统
在蔬菜大棚的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监控摄像头,摄像头的自动拍照功能,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自动上传所拍摄的照片给管理中心,便于监测病虫害。在离蔬菜大棚不远处的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天津市设施农业气象技术研发中心在这里设置的“物联网试验研究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调取天津市各个联网试验基地温室监测气象数据和照片资料,甚至通过智能手机以及能够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均能监测到。该服务平台能够通过自动分析以及与历史数据、大棚外气象数据的对比处理,反演出大棚内小环境的气象预报,最终将农业气象信息以及特殊天气预警信号通过电子显示屏、网站和手机短信等途径反馈给农户。
农户们只需要轻点鼠标或者通过智能化手机,就能看到棚室内,土壤、空气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相关信息,并能实现远程控温、控光等,按动按钮,开启大棚增温、启动卷帘机,增加光照等都没有问题。未来,浇水、施肥等农活也都可以由物联网完成,农户们只需做些无法替代的手工劳动。研发中心还在本市部分水产养殖基地设置了监测仪器,主要检测水温、溶氧、PH值等情况,这些对于鱼、虾等生长环境非常关键,目前可以做到数据每隔几分钟实时传输。
天津市设施农业气象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已在11个区县安装了23套实时监测系统,数十套非实时监测设备,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为准确监测预报现代农业气象提供了重要的观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