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较往年偏高,出现了暖冬的局面,近日,山村网获悉,据全国农业干旱综合监测结果表明显示,国内一些地区降水普遍偏少,其中,陕西关中东部、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气候干燥,土壤表层旱象露头等症状。由于暖冬形成较高气温,使虫卵更容易越冬,若春天到来,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虫卵会大量繁殖,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加重,同时暖冬导致农作物旺长,抗寒能力降低,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将会影响明年粮食的收成。针对暖冬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时采取措施、提早预防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
冬天降雪,不仅能给小麦保温而且还可以提供水分,是来年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但由于今年冬季气温偏高,降雪在北方一些地区出现的频率很低,高温少雪天气导致小麦早早地就长出莛儿来,旺长现象表现得十分明显。俗话说,“麦无两旺”如果小麦在冬天长势过快,春夏间则生长乏力,最终产量将受到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小麦育种研究员李璋表示,在气温偏高的暖冬时期,越冬小麦不能疏于田间管理。
暖冬对小麦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体旺长、偏弱,群体质量下降;二是生育进程快,抗寒能力降低;三是病虫害发生加重。
因苗制宜 保墒防旺长
“通过中耕这种手段,能有效增加地温,增强根系活动能力,促进弱苗转壮。”李璋表示,长势较差或长势一般的麦田,应适度浅中耕,以破除板结、提温保墒为目的,促进根系发育,使麦苗转壮,尤其对晚播和失墒严重的麦田,要及时浇补墒水,以促进麦苗早分蘖、早转化。此外,李璋还表示,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适当深中耕,断其部分根系,抑制其过快生长,控旺转壮,以防御冻害,同时要谨慎中耕镇压。时间最好选在中午或下午两三点以后,土壤已化冻时进行,可以避免伤苗。
预防冻害 加快春生蘖形成
暖冬天气常常伴有“倒春寒”的出现,因此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之前,要及时采取浇水或喷洒激素等措施预防冻害。“一旦冻害形成,要视冻害程度及时采取中耕、施肥、浇水、喷洒激素等措施补救,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李璋说,浇水要选择天气晴朗时进行,按照每亩追施尿素5~7公斤和复合肥10~15公斤的标准进行,同时待浇水一周后,应普遍浅中耕,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以提高地温,促进小麦恢复生长,加快春生蘖的形成。
李璋表示,若发现有小麦经受分蘖及部分主茎冻死的重度冻害,就需要加强肥水管理,并进行中耕。对于极个别地块,如大部分小麦分蘖节已被冻死,在调查核实后,原则上可以改种春播作物,如春玉米或蔬菜等经济类作物,以弥补损失。
病虫害 早发现早防治
“要密切关注各类病虫的发生趋势,早发现,早防治,力争把病虫害消灭在初始阶段。”李璋提醒,暖冬时期纹枯病表现得尤为严重,因此防治工作也应及时跟上。李璋说,在使用抗性强的良种种植同时,应适当降低基本苗,运用化学药剂防治。播前,用立克秀1.25克拌麦种1公斤,能消除麦种病菌,延迟病菌初次侵染时间,待春季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每亩地用井冈霉素300~400克,兑水70~80公斤,喷施麦苗颈部,可防治纹枯病。
陕西今冬小麦要控旺防冻
当前陕西省小麦已经进入越冬期,但是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对小麦安全越冬带来不利影响。
据了解,今年秋播以来,由于降水少,气温高,加上陕西省小麦播期偏晚、播量偏大,造成目前小麦不同程度的存在群体过大、出苗不齐、苗情偏弱、分蘖缺位等问题。气温偏高还使部分灌区小麦长势过旺、个别田块出现拔节现象。另据气象部门预测,到明年元月上旬之前,陕西省气温仍然偏高,降雨量整体偏少。异常的气候变化和复杂的苗情结构将会使冻害成为小麦安全越冬的最大隐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睿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当前小麦田间管理采取的核心应该是控旺防冻。灌区主要是通过灌水,一方面能平衡地温,另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镇压作用;另外,对于部分旺苗,已经拔节的,温度在5℃以上喷施防冻剂。有条件的旱地,碾压还是一个目前比较有效的措施。
暖冬时节,一定要抓紧小麦田间管理,控制旺长。另外出现暖冬局面,可能和空气污染有很大关系。山村网呼吁人人保护环境,关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