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料配方】
栽培100平方米所需原料:草料2000公斤,其中麦秸不少于70%,其他秸秆(豆秸、玉米秸秆等)或玉米心、棉子壳、野草等不超过30%。要选用干燥、无霉变的秸秆。若选用玉米桔秆,应用粉碎机或铡刀将其加工成6~10厘米长的段。若用玉米心,应将玉米心粉碎成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颗粒。加入粪料750~900公斤,以牛、羊粪为主,可加入少量鸡、蚕粪。要求粪料干净,不掺土和秸秆,且要晒干、粉碎。如无粪料,可用尿素36公斤代替。还需要的辅助原料:生石灰75~85公斤,石膏75公斤,硫酸镁1公斤,磷酸二氢钾1.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建堆发酵】
(一)预湿。建堆前2~3天,先将草料堆起来,堆高1.2~1.5米。向料堆喷水并翻堆,草料均匀湿透后停止喷水。经过1~2天,沥去多余水分,手握草料以能从指缝滴出二三滴水为宜。建堆前1天将粪料加水拌匀,粪水比例为1:1.2。粪料的湿度以手握粪料后手上有水印为宜。粪料不可太湿,否则影响发酵。(二)建堆。要在栽培场地附近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不积水、离水源近、运输方便的地方建料堆。先清除地面上的杂物和野草,并撒上一层石灰,然后铺一层20厘米厚的草料,再在上面铺一层5厘米厚的粪料,然后将石灰水均匀喷洒在上面,依此法逐层铺料建堆。堆高80~120厘米,堆底宽120~200厘米,堆上宽80~90厘米,其横截面呈梯形,堆长不限。如无粪料,在加入尿素时,应将尿素溶于水,从铺第三层料开始,将其由少到多逐层加入料中。在料堆顶覆盖一层粪料,使其呈龟背形。(三)扎孔。在堆顶向下扎孔,以备排气。分别在堆顶两侧,向内斜向扎孔,孔间距为1米,孔深达料堆的中部,孔的直径为20厘来;在堆顶中部垂直向下扎孔,孔间距为1米,孔深达堆底,孔的直径为20厘米。堆上及四周盖上草帘和塑料薄膜,以保温、防雨,晴天可在其上盖遮阳网。在料堆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四)翻堆。建堆5天后堆内温度可升到65℃,第六天可达70℃,此时可进行第一次翻堆。结合第一次翻堆,把石膏和硫酸镁等辅料溶于水,在翻堆时均匀洒入料中。以后分别隔5天、4天、3天、3天和2天进行翻堆,共翻堆6次,计发酵23天。发酵好的草料呈浅褐色,柔软,有弹性,无臭味,无酸味,稍有苹果和酒糟香味,有少量白色放线菌。
【搭棚架】
在平地上搭出菇棚,棚底宽4.8米,棚中高2.5米,边高2.1米。内置两个出菇架,出菇架宽1.3米,出菇架的外侧距棚边各0.6米,两个出菇架间留人行道1米宽。出菇架的中柱高2.8米,边柱高2.4米,各埋入地下0.3米。出菇架共3层,层间距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顶层距棚顶1米。出菇架可用旧椽子、旧檩条搭建,也可以用水泥与粗铁丝做成边长为10厘米的方柱搭建。柱间距1.5米,其间顺棚方向摆放6根竹竿。在两个柱上方10~15厘米处,横向绑上竹竿,再将遮阳网截成长1.8米、宽1.6米的块,用塑料薄膜将其绑在竹竿上。将整个架用塑料薄膜罩住,直到地面。需要保温时,将四周的塑料薄膜接地盖严,并用沙袋或其他重物压住;需要通风时拿去重物,将塑料薄膜揭起。若夏季温度高,可在棚顶上方1.5米处搭上单层或双层黑色遮阳网。如用双层遮阳网,层间距应为0.5米。
【点放菌种】
栽培料入出菇棚前两天,在出菇棚内用气雾消毒剂熏蒸,然后将栽培料自上而下摊于网架上,准备播种。播种前应将接种工具和接种员的手用75%的乙醇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若用麦粒菌种,则每平方米需3~4瓶菌种,可采用撒播法,分3次进行播种。每次摊料8厘米厚,将1瓶菌种均匀地撒在栽培料上面,接种员戴上橡胶手套将其拌匀,再用木板将栽培料拍平压实,使菌种和栽培料紧密结合。最上一层用菌种量应稍多于下面两层,最上面再覆盖一层栽培料。栽培料压实后,其厚度应在20厘米左右。为保温、保湿,在栽培料上应盖一层塑料薄膜。
山村网提醒大家,在月季扦插期的各个阶段,恰当地掌握浇水量,插条成活率几乎可达百分之百,且发根、发芽早,苗壮、苗旺;到进入秋季第2个旺长期,便可现蕾开花,供人们观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