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甘蓝霜霉病

2018-11-21 21:23:15浏览:67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茎和角果。病叶初期在正面出现淡绿小斑,逐渐扩大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同时颜色由黄绿褪成黄色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茎和角果。病叶初期在正面出现淡绿小斑,逐渐扩大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同时颜色由黄绿褪成黄色,一般在相应的背面长出白色霜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其后病斑变为褐色,严重受害的病叶整片变黄,甚至干枯早落。病菌危害甘蓝花薹,引起顶部肿胀弯曲成“龙头拐”状,故亦称“龙头病”。花器受害肥大,花瓣变成绿色,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该病常常和白锈病在同一植株上并发。
   

【病原】:
Peronosporaparasitica(Pers.)Fr.(异名P.BrassicaeGaumann)称寄生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不具隔膜,蔓延于细胞间,靠吸器伸入细胞里吸收水分和营养,吸器圆形至梨形或棍棒状。从菌丝上长出的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4根束生,无色,无分隔,主干基部稍彭大,作重复的两叉分枝,顶端2~5次分枝,全长154.5~515µm,主轴和分枝成锐角,顶端的小梗尖锐、弯曲,每端常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大小19.8~30.9×18~28(µm),萌发时多从侧面产生芽管,不形成游动孢子。卵孢子球形,单胞,黄褐色,表面光滑,大小27.9~45.3µm,卵球直径12.4~27.5µm,胞壁厚,表面皱缩或光滑,抗逆性强,条件适宜时,可直接产生芽管进行侵染。

【发病规律】:
越冬甘蓝和冬白菜区,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里和种子内越夏,秋季萌发后侵染幼苗,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冬季病害扩展不快,并以菌丝在病叶中越冬,翌春气温升高,又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叶、茎及角果,甘蓝进入成熟期,病部又产生卵孢子,可多次再侵染。远距离传播主要靠混在种子中的卵孢子。至于近距离传播,除混在种子、粪肥中的卵孢子直接传到病田外,主要靠气流和灌溉水或雨水传播,孢子囊由于孢囊梗干缩扭曲,则从小梗顶端放射至空中随气流传到健株上,传播距离8~9m,土中残体上卵孢子通过水流流动,萌发后产生的孢子囊随雨水溅射到健康幼苗上。孢子囊形成适温8~21℃,侵染适温8~14℃,相对湿度为90%~95%,有报道低于15℃经4~6小时萌发,12小时附着孢形成。光照时间少于16小时,幼苗子叶阶段即可侵染,侵染程度与孢子囊数量呈正相关,孢子囊落到感病寄主上,温度适宜先产生芽管形成附着胞后长出侵入丝,直接穿过角质层而侵入,有时也可通过气孔侵入,菌丝侵入后扩展7~8弘m,并在表皮细胞垂周壁之间中胶层区生长,后在细胞间向各方向分枝,在寄主细胞里又长出吸器。电镜下观察发现,最初与菌丝接触的细胞壁局部膨大,出现微纤维结构,吸器的分枝则通过大小为1~2弘m的孔洞侵入,围绕吸器基部形成类菌环结构,吸器膨大时,产生寄主原生质膜的成鞘作用。当细胞中营养消耗完以后,细胞开始死亡,表现组织变黄或枯死。该病发生与气候、品种和栽培条件关系密切,气温8~16℃、相对湿度高于90%、弱光利于该菌侵染。生产上低温多雨、高湿、日照少利于病害发生。长江流域甘蓝区冬季气温低,雨水少发病轻,春季气温上升,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易发病或引致薹花期该病流行。连作地、播种早、偏施过施氮肥或缺钾地块及密度大、田间湿气滞留地块易发病。低洼地、排水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8)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9)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10)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11)棚室栽培的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治,尤其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二、化学防治:(一)种子灭菌: 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粉剂拌种,可减轻该病的发生。(二)当病株率达20%以上时,开始喷施: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6%露克星悬浮剂600~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百菌清悬乳剂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甘蓝叶腐病

上一篇:

甘蓝软腐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