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笋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六七月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旺盛。耐寒,不怕水涝,喜肥,在土壤肥沃地区生长茂盛,以选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为宜;不宜在干燥、贫瘠和无灌溉条件下栽培。种植地笋技术要点有哪些?
栽培技术:用根茎或种子繁殖。生产上以根茎繁殖为主。
根茎繁殖:在采挖根茎时,选色白、粗壮、幼嫩的根茎,切成10-15cm长小段,按行距30-45cm,株距15-20cm,立即栽种,每穴栽2-3段,覆土厚5cm,稍镇压后浇水。冬种的于次年春出苗,春种10天左右出苗。
种子繁殖:种子采收后,于3-4月间条播,行距30cm,播后覆土,稍加镇压。种子发芽率50%-60%。土壤温度在17-20℃左右,有足够的温度播种后,约10天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幼勒期注意除草、松土。当苗高30cm,封垄以后,可以不乾地除草,但此时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15cm及第1次收割以后,都应进行追肥,施用腐熟人畜粪水,或施用硫酸铵每亩15-20公斤。种植2-3年后,植株丛生,应行翻栽。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锈病,可用敌锈钠200-300倍液,加少许合成洗衣粉,喷雾防治。虫害有尺蠖,6、7月发生,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紫苏野螟。幼虫为害叶部,北方于7-9月间出现,防治方法:清园,处理残株,收获后翻耕土地,减少越冬虫源。
采收加工:夏秋季间,茎叶生长繁茂。在开花前,收地上全草。南方在4月上、中旬开始收获,一年可收2~3次。但对挖根状茎入药,以及作种茎用的留种地,生长期中不可收割地上部分。收后,切段晒平。根状茎采挖后,洗净、晒干或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