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岩桐的栽培繁殖技术

2015-10-19 17:26:16浏览:26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大岩桐又名落雪尼,为苦苣苔科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具肥大肉质块茎,地上茎极短,叶片长椭圆形,密生绒毛,稍成肉质,叶对生,花
大岩桐又名落雪尼,为苦苣苔科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具肥大肉质块茎,地上茎极短,叶片长椭圆形,密生绒毛,稍成肉质,叶对生,花顶生或腋生,花冠钟形,先端浑圆,色彩艳丽,有丝绒感,颜色有红、粉红、玫瑰红、紫红、蓝及复色,花形奇特,是一种极好的盆栽观花植物。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岩桐的栽培繁殖技术。
大岩桐的栽培繁殖技术
   一、繁殖技术
  1.播种法大岩桐经过人工辅助授粉可得到种子。种子细小,每克有2.5万-3万粒,播种后约能出苗5(100-6000株。全年都可播种,以8-9月最好。播种的培养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并加入少量过磷酸钙。
  2.芽插在龙球休眠后,春季萌芽时进行。留球茎中央一个主芽,其余侧芽剥下都可扦插,插后罩以塑料薄膜,保持温度20~c,经半个月可生根。
  3.叶插将成熟的叶片带叶柄剪下,斜插于沙床,保持温度20~c,约3周后,切口处愈合生根,并形成一小球茎,可切割球茎上盆栽植。
  4.切割球茎早春老球茎休眠后新芽长出时,切成若干块,保证每块都有一个芽,伤口处用硫磺粉或木炭粉涂抹,待晾干后上盆栽种。
  5.组织培养法选大岩桐的嫩叶或茎段,用常规方法消毒,将嫩叶切成1厘米见方块,茎段切成0.8-1厘米长的小段,接种于ms ba2.0升/升 naa0.2毫克/升的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5±3℃,每天光照10-20小时,光强1500-2000勒克斯,45天左右,叶片和茎段均可长出丛生的不定芽。每50天左右可继代增殖一次。当继代丛生芽长到1.5-2厘米时切下,转入2ms naa0.03-0.05毫克/升的生根培养基上,15天开始生根,30天左右可移栽。
  二、栽培技术
  1.移栽盆栽用腐叶土或泥炭土3份,加1份珍珠岩,1份河砂和少量基肥配成。土壤要疏松,显微酸性,播种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要进行第一次移栽。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再移栽到10厘米盆培养。植株长大后,再换到15厘米左右盆中。盆栽不要太深,以不把第一对真叶埋人土中为宜。栽植过深会造成生长不良或易腐烂。
  2.光照冬季幼苗需阳光充足,从4月份起要逐步遮阳,结实期缩短遮阳时间。
  3.肥水管理移栽到10厘米寸盆10天后要松一次土,并追施腐熟豆饼水。定植要施足基肥,将腐熟的牛粪或少量骨粉或过磷酸钙放于盆底,再覆粗粒培养土。施肥后,要清水喷洗叶面,开花后少浇水。植株进入休眠后停止浇水。
  4.病虫防治生长期间主要有尺蠖食腋芽,可用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
  这些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大岩桐的栽培繁殖技术,大家学会了吗?大岩桐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性花卉,收到许多人的喜爱,大家如果喜欢的话,记得使用小编教您的方法进行种植。想要查看更多的农业技术知识资讯信息的话,记得关注我们的山村网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毛叶枣采后的保鲜技术

上一篇:

优质稻子的大田管理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