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果采收后入库前进行一些辅助性处理,可以更好地保持梨果品质,提高梨的耐贮性。
1.药剂防腐处理。采后用药剂对梨果进行处理,对采前、采后侵染的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①药剂浸泡。主要防止采后侵染,用0.05%-0.1%的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浸泡5分钟,取出晾干后包装入贮。
②药剂熏蒸。主要防止病菌侵入果内,将梨果用塑料薄膜密封,然后将熏蒸药剂如乙醛放入密封的塑料薄膜内,达到0.5%的浓度,保持180分钟,或用1%的浓度保持120分钟。
2.增钙处理。除了生长期适当增钙外,采后将梨果放入浓度为1%-5%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泡1-5分钟。梨果增钙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乙烯生成,并能减轻与缺钙有关的生理病害,如鸭梨黑心病、雪花梨红肉病等的发生。
3.涂料处理。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1C保鲜剂,紫胶2号、3号等涂料涂在果实表面,干燥后形成一层很薄的膜。这层膜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果实的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从而抑制呼吸作用,减少失水,提高贮藏效果。
4.预冷。梨果多在9月份采收,此时气温和果温都较高,不利于长期贮藏。因此,入库前必须经过预冷,其方法有两种:
①自然冷却。即利用自然界的昼夜温差使果实自然降温,将梨果装箱后单层摆放或散放,白天遮盖,夜晚揭开,经过1-2个夜晚即可使果温接近夜间气温,预冷后次日早晨入库贮藏。
②人工冷却。即将梨果放入安装有制冷设备的预冷库内冷却降温。
贮藏的环境条件
目前贮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和调节自然温度,进行低温贮藏,如棚窖;另一类是利用机械制冷法控制温度,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贮藏。无论用哪种方法都需要采后使梨果尽快冷却到适宜的低温。梨果的冰点约为-2.1℃左右,适宜贮藏的温度一般为0℃左右,贮藏期间温度上下波动能加强呼吸作用而不利于贮藏,应将温度波动的范围控制在0.5℃-1℃之间。适当提高贮藏环境的空气湿度,可抑制水分蒸发,减轻果实失水。在冷藏条件下,适宜的空气湿度90%-95%,而自然低温冷贮时,则应控制在85%-90%。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及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