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个就是“存量整治”。包括要通过整治活动让P2P平台实现“三降”:降余额、降人数、降店面。
实际上,要求平台控制规模,并不是新的监管风向。
2017年6月,央行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中,要求实现互金从业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双降。
2018年8月,合规检查问题清单108条中,第107条规定:网贷机构检查时点的规模总量较2017年6月增长幅度较大,就属于规模控制不到位。
所以对平台的这一要求,不在意料外。只不过北京这一次更加细化,明确要求平台缩减待收余额,减少机构人员,减少门店数量。
对P2P平台来说,尤其是有较多线下门店的大平台,会因此受到冲击吗?
咱得明白一个逻辑,“三降”的核心,到底是在降什么?
降风险。
为什么能降风险?
第一,一家P2P平台要活下去,第一个硬性指标是合规。它必然要接受很多方面的检查,包括资产涉及哪些(有没有关联性借款,不合规资产),信息披露(逾期率,坏账),资金流向(有没有超限额的空壳公司)。
这种情况下,控制存量对于合规而言就更容易。为什么合规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因为审查不好做。比如做企业贷的平台,存量只有1000万,就相当于只有10家企业,如果是100亿存量,要花的时间成本就高得多,合规的检查难度就加大。
第二,所有的规章都已经定完了,合规检查也在推进了。在这个阶段,平台还大规模做存量,会导致复杂性。今天监管查完了,明天你还增很多,我不可能天天来查。
不让增的好处是,你现在先停,空档期不要乱搞,是不是就能合理控制风险了。
第三,三降是帮助平台降低财务风险。啥叫财务风险,简单来说,一个P2P平台就是一个公司,看它能不能活下去,除了合规,还要看能不能盈利。
要求平台降人数、降门店,其实也砍掉了很大一部分成本。过去互金的人员成本本来就高,行业鼎盛的时候,互金企业的确需要那么多做业务的。而现在,哪有那么多业务要做。同时,控制平台快速扩张,也能防止形成恶性竞争。
第四,给平台机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任何一家平台,在扩张过程中,多多少少都遗留了逾期、违规存量等问题,都需要处理。
如果精力过多去做业务扩张、规模扩张、团队壮大,就不符合现有的监管条例和备案宗旨。监管的目的本来就是要你控制风险,不再野蛮生长。监管才是游戏规定制定者,我还没说规则呢,你能说自己是高级玩家吗。
这就是各地最近一直在引导清盘的原因,是让你思考还准不准备干这个事。你增了还是乱七八糟的事,就别弄了。你还想做,你就好好待着等我来查,我也更容易处理这个事了。
再说回来,为什么是北京首提三降。北京的网贷存量占全国四成多,头部也占了差不多一半,所以一定会先去要求和行动,起到示范效应。实际上,从显示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北京的大平台,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大平台,也确实在努力做规模控制。这种态势,就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