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平菇种植——发菌期管理

2016-10-22 11:17:31浏览:14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1、菌丝表面出现菌冻  发菌期间,平菇菌丛的生长和其它微生物的繁殖产生热量,使料温和环境温度形成温差,这个温差使膜内菌
   1、菌丝表面出现“菌冻”

平菇种植——发菌期管理
  发菌期间,平菇菌丛的生长和其它微生物的繁殖产生热量,使料温和环境温度形成温差,这个温差使膜内菌块表面的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水珠,培养袋两端通气不畅,水分来不及蒸发,聚集在菌袋的下凹处,形成隔氧层,时间一长,受害的菌丝处会因缺氧和淹渍而自溶死亡。生产中应注意经常倒袋,通风及培养袋扎孔增氧。
  2、培养料变酸发臭
  如果培养料不够新鲜干净,带有大量杂菌,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料内的各类真菌和细菌大量繁殖孳生,使培养料酸败,产生酸臭味。因此,应注意配制培养料前对培养原料进行杀菌消毒,通常将主料置日照下,曝晒几天。
  3、部分料袋只有一端菌丝发育较好
  灭菌锅水装太多,部分袋进水,使袋内过湿,影响菌丝生长。或袋口扎得太紧,造成氧气不足,使菌丝生长受阻。通风倒袋是解决的主要方法,具塞式扎口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4、菌丝满袋后迟迟不出菇
  菌种的温度类型选择不当。若采用中、低温型平菇品种,如果在春末夏初播种,菌丝长满袋后,正好是夏季高温季节,就难以出菇。此外,还可能培养料的碳氮比不适宜。第三,在母种扩大培养接种时,气生菌丝挑得过多,使原种、栽培种产生结块,严重影响子实体形成。第四,菌丝长满袋后,在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过早地打开袋口,使表面形成一层干燥的厚菌膜,菌蕾不能分化。
  5、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培养料保存过久,已发霉变质;菌种转代次数过多,培养条件不良,生命力降低;播种时,消毒药量过多,熏蒸时间过长,杀伤了菌种;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太湿,装袋时太紧太实,满足不了菌丝呼吸对氧的要求;培养温度过低或过高;培养料碱性太大;接种量太少。
  6、菌丝未满袋出菇
  菌丝培养阶段环境条件不适宜,培养基内营养成分差,光线过强,温差较大,酸碱度不适宜等都会造成提早出菇。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豇豆高产的施肥秘笈

上一篇:

早熟蜜柚壮果肥怎样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