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脱袋履土栽培,可省去催蕾、浸水等工艺,能为香菇生长创造较良好的湿度环境,被认为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管理措施。但各地采用方法不同,可因地制宜。
(一)全覆土栽培
用15×55厘米的塑料袋装料,按常规进行灭菌、接种与发菌。当菌丝经后熟充分积累营养,并且表皮已有2/3以上菌丝转为淡褐色的菌膜时,即可覆土栽培。畦床长4~5米,宽0.8~1米,深35~40厘米。畦内四壁用麦秸泥抹好,灌足底水,用少量浓石灰水淋浇一次。然后将菌棒从中切断,脱去残袋,使断面向上,紧密竖排在畦床内。选砂壤土作履土材料,筛去草根、砖石等杂物,分两次覆盖在菌筒上。第一次覆土厚1.5厘米,并浇水2次。第2次浇水时,菌筒间的空隙已被土填满。隔7~10天,进行第二次覆土,厚约0.5厘米,土粒宜细,并将床面抹平,畦床上做斜坡棚,棚膜外覆盖草帘或秸秆遮荫。冬天气温低时,可将遮荫物全部揭开,采光提高床温,晚上重新盖好。覆土后若气温适宜,在15~20天菇蕾即可破土而出。在菇蕾分化期间,每隔2~3天在土面喷水一次,但应避免喷在菇体上。成熟后及时采收,采后用土补平,以免菌筒裸露。7~10天又有菇蕾发生。采用此法栽培,土壤保湿能力强,菌筒损失水分少,营养集中在一头出菇,菇体厚大质优。
(二)半履土栽培
用17×33厘米筒膜制菌袋,每袋装干料0.5千克,在8~9月制袋,发菌时间短,约40天左右菌丝长满,待原基出现后,即可脱袋覆土栽培。选地势平坦、水源方便的场地做地棚。畦床宽1.5~2米,用畦土筑成北高南低的土墙,北墙高出地面50厘米,南墙高出地面20厘米,东西两边亦筑土墙,畦床上横竹杆,用薄膜和草帘遮荫。畦面整平后用多菌灵、石灰粉杀菌灭虫。然后将菌袋脱膜后,竖排在畦床内,每4~5个一排,中间留10厘米走道。然后进行覆土。覆土材料用保水性能好的浅层菜园细土,并预先用石灰水调pH值至7~8,填入菌棒间隙处。菌棒露出地面2厘米左右,再浇水将覆土淋透,盖地膜保湿。气温在20-25℃时,10~15天露出地面的菌棒即可转色,转色期间,畦面的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以后每隔3~4天浇一次重水,20~30天即可采收第一批香菇。当菇蕾形成后,浇水宜轻,以免泥土溅入菌褶内。寒冷季节可在畦面盖草帘保温,可在冬季出菇。翌年4~5月气温上升,要常揭膜通风,遮荫保湿,或改用麻布覆盖。
(三)履土育花菇
将菌筒脱袋覆土,上盖稻草并淋湿。经7~10天,去掉表土,拉稀盖草,淋一次重水,进行干湿交替管理。待菇蕾大量发生时,再淋一次重水,以后不再浇水。如下雨要及时覆盖薄膜,雨止即将薄膜揭开。由于菌筒内已吸足水分而"内湿",再创造"外干"的环境,有利于形成花菇。用此法培育的花菇,肉厚朵大,花纹明显。采完一潮菇后,翻转菌筒,再覆土7~10天,淋入足量水。3天后,即可去掉表土,依前法管理采二潮菇。
采用此法管理和培育的花菇,一是菇体大肉质厚,花菇量多;二是产量与常规法相比,可提高40~50%,只要菌种选用得当,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45%以上,花菇率达到60%左右;三是菌棒脱袋覆土后能自然转色,且不易被污染。四是菌棒埋土后能充分吸收土壤中所蓄水分,可省去出菇后期菌棒浸水;五是省工省本,管理方便,可显着提高生产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