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火龙果的温室栽培管理技术

2018-11-23 10:16:05浏览:93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青龙果、仙密果等。目前栽培品种主要有白火龙果、红火龙果、黄火龙果。火龙果营养十分丰富,主要含有维生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青龙果、仙密果等。目前栽培品种主要有白火龙果、红火龙果、黄火龙果。火龙果营养十分丰富,主要含有维生素、纤维素、葡萄糖、胡萝卜素、脂肪、氨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磷、铁等矿物质,具有解毒、滋润肠胃、清血、降血压、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便秘、贫血、口角炎、感冒等功效,同时还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火龙果不但是水果中的珍品,由于其花型硕大、洁白,果实鲜红,也是不可多得的花卉上品。其温室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火龙果的温室栽培管理技术
  (1)温室的建造
  温室可采用"廊坊40型日光温室",该温室具有透光率高、保温性强、建造成本低等特点。
  该温室东西占地80米,南北占地18米,温室朝南偏西5-100度,有利于采光。温室后墙高2.8米,底宽4.5米,顶宽2米,下座0.7米,东西山墙最高点3.5米,墙体厚2-3米,温室内跨度7.25米。温室墙体施工可用机械作业,每垫土40-50厘米,碾压6-8次,约垫土4-5层,然后进行人工修整,做到内墙平直,外墙坡缓,坚实牢固。每隔1.5米放1架铁制拱梁,拱梁主要靠中柱和前后固定桩支撑,后屋面投影0.8米,倾角为45度。
  在温室东西两侧挖1.2米深地锚沟,每侧设地锚23个,前后坡用8号镀锌铁丝23道打成琴弦式拉线,其中前坡16道,后坡7道。后坡铺设30厘米厚玉米秸,玉米秸上覆土30厘米。前坡琴弦式拉线上用7米竹杆固定作为拱杆,再覆聚氯乙烯无滴膜,然后用压膜线压紧,初冬覆盖4厘米厚草苫,覆盖率为150%,1-2月份加盖4层牛皮纸,覆盖率为110%,遇雪天草苫上要加盖1层旧膜,以防草苫过湿影响保温。
  (2)种苗定植
  火龙果属藤蔓性仙人掌科植物,人工栽培时必须搭架供其攀爬生长。首先在温室内按株距1.2米,行距1.5米埋设1.3米高水泥桩305根,每根水泥桩定植火龙果苗2株。定植前每个温室施用粗肥12立方米,磷酸二铵50千克作底肥,定植后浇足定植水。
  (3)栽培管理
  ①浇水火龙果属耐旱植物,-般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就能正常生长,但耐涝性较差,如根部长期积水,就会造成烂根,导致减产或死亡,浇水时要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另外,在生长过程中果未坐住时不浇水,待果长至鸡蛋大时再浇,-般情况下15-20天浇水1次为宜。
  ②施肥由于火龙果生长旺盛,周年结果,所以需肥较多,为了保证果品质量和产量,在施肥时必须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
  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进入结果期后要每隔15-20天追肥1次,注意要有机肥和化肥交叉进行。要注意平衡施肥,做到养分齐全,充分满足植株对各种养分的需要。追肥方法很多,可采用环状追肥、放射状追肥、灌溉式追肥和叶面追肥等方法。火龙果的根系与其他果树不同,没有强大的主根,为须根系,且根系很浅,基本都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在追肥时应特别注意不要伤及根系。
  ③整枝火龙果种苗定植后,大约15~20天后可发芽且迅速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孳生很多苞芽,形成杂乱无序的侧枝,如不及时修剪,就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火龙果整枝时只留1根主干,其他侧枝全部剪掉,以保证主干的正常生长,待主干达到1.3-1.5米高时(作为盆栽花卉栽培时主干高度应在1米左右)要进行打顶迫使其生出侧枝,这些侧枝即为结果枝。根据植株生长的状况及环境条件,结果枝每株可留20条左右,1条结果枝以留3个果为宜。如坐果距离低于15厘米,可去掉其中-个弱果,以保证其他果实正常生长。进入盛果期后,应将全部结过果的枝条剪掉,以减少养分消耗。
  (4)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在原产地处于野生状态,具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引入我国栽培后,尚未发现严重的病虫害,但蜗牛和蛞蝓经常啃食其嫩枝条,给火龙果生长造成影响,-般可采用撒石灰方法防治,如虫口密度大时,也可采用毒饵诱杀。
  在果实成熟时,果蝇常将卵产在果实表皮内,造成裂果与烂果。防治方法是将粘蝇纸挂在枝干上,诱杀成蝇,或用生物农药"千虫克"800倍液喷雾,效果也较理想。
  (5)采收和贮藏
  火龙果从开花至成熟-般需30-40天,果皮变红,具有光泽时,即可采收。
  采收时用果剪贴紧枝条把果柄剪断,最好保留-段果柄,以减少果实在贮运过程中的养分消耗;采下后轻放于果筐中,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火龙果耐贮藏,-般采收后在常温下可保存15天以上,若在保鲜库中10-15摄氏度条件下贮存,时间可延长到2个月以上。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种植管理有机草莓

上一篇:

荸荠大田栽培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